时间:2019-07-03 05:04:47
1、单选题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图。完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2.图中a点对应的节目可能是3.在下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E.端午节
F.劳动节
G.国庆节
H.元宵节
I.日本春光明媚
G.北极出现极夜
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参考答案:1. D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6:00时间有三个点,图中从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可知为一年,D对。
2.a点在秋分(9月23日前后)与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间。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阳历6月初),A错;劳动节(5月1日),B错;国庆节(10月1日),对;元宵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阳历2月),D错。
3.b点对应的日期在春分日→夏至日,离春分日近,为北半球春季,A对;北极已出现极昼,B错;华人都与中国大陆同时过春节,C错;澳大利亚秋季,D错。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判断小题:
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A.8时20分
B.20时20分
C.9时40分
D.21时40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东经120度与西经95度相差215度, 时间相差14小时20分钟,由图可知西经95度为18点,则东经120度为次日的8时20分。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然后根据经度差求时间差,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求东经120度的地方时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地方时差
③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
④使地球被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⑤产生了昼夜现象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错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产生昼半球和夜半球,即产生昼夜现象,故④⑤错误。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左下图是12月22日南半球某地旗杆影子轨迹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时刻的影长,b、d影长为一天中的最大值,a与b、a与d两线间的夹角都是112°30′,a与c之间的夹角为45°,虚曲线为杆影端点的轨迹,该旗帜一年四季总是随风飘向东南。右下图是12月22日旗杆影长和该日太阳高度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当旗杆的影子位于c处,当地的地方时为2.若此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l时10分,该地可能位于3.根据右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
B.9
C.15
D.21
E.南非南部地区
F.塔斯马尼亚岛
G.新西兰南岛
H.潘帕斯草原
I.①曲线表示一日内杆影长度的变化
G.②曲线表示一日内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点杆影方向指向东北
④点时刻附近的杆影特别长
参考答案:1. B
2. C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综合分析。
1.所在地影子为正午12时与c相差45。即3小时。南半球上午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影子朝向东北即c位于上午时段故为9时。
2.该地旗帜总是飘向东南,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内,该地风向为西北风,该地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6时。由图6可昼长跨经度225。昼长为15小时日出时间为5时30分。与北京相差4小时20分经度相差65。即该地经度为175°W,即新西兰。
3.①为太阳高度变化曲线;②为影长变化曲线;③点位于上午杆影朝向西北。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
A.不存在
B.秋分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故全球昼夜平分。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并逐渐形成规律:昼夜长短的分布看直射点的位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