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4:52:49
1、单选题 如果下图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昼夜温度变化,x轴为时间,Y轴为气温,则 
[? ]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表示昼晴夜晴
C、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D、a曲线表示受反气旋控制,b曲线表示受气旋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回答1—2题。 
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
A、箭头a表示的辐射
B、箭头b表示的辐射
C、箭头c表示的辐射
D、箭头d表示的辐射
2、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①箭头d可能增强、②箭头a可能减弱、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箭头a可能增强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_______辐射。
(2)B表示_______辐射,易被大气中的_______和_______等吸收,使大气增温,因此_______是对流层
? 大气的直接热源。
(3)C表示_______辐射,它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因此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参考答案:(1)太阳
(2)地面;二氧化碳;水汽;地面(辐射)
(3)大气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是世界部分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2~14题。
小题1:导致图中A、C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产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经度差异? B 洋流? C 大气环流? D 下垫面
小题2:图中各地中获得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其太阳辐射最强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云层薄
B 纬度很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 深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
D 海洋热容量大,吸热多
小题3:关于图中B、D两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国城市化的水平均比较低,城市化进程起步晚
B 两国人口的再生产类型均为过渡型,自然增长率较高
C 两国的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均较为发达
D 两国均有较长的海岸线,深受海洋影响,气候海洋性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A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C位于30°—40°大陆的西岸,受盛行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导致图中A、C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产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小题2:获得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为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是其太阳辐射最强的主要原因。
小题3:B为俄罗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D为印度,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两国的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均较为发达;两国均有较长的海岸线,受地形的影响,气候的海洋性都不突出。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小题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我国位于25°N-35°N之间的国土范围广大,可见纬度因素不是我国亚热带范围小的原因,选项A错;季风和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多少,与热量带关系不大,选项C、D错;因受北部秦岭山脉和西部横断山脉的阻挡,以及青藏高原的隆起等地形、地势的影响,使我国亚热带范围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范围较小。选项B正确。
小题2:亚热带最突出特征是最冷月气温在零度以上,气温的年较差小。所以只需考虑影响最冷月气温的冬季风的影响即可。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使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偏低,导致亚热带位置偏南。选项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