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4:46:19
1、单选题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 )
A.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B.与风向垂直
C.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D.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的合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B.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C.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D.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小题2】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以看到拉萨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受山谷风的影响,白天吹谷风,河谷中部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凝结成雨,夜晚吹山风,河谷中部盛行上升气流,易降雨,A错、B对。夜晚有降水的天气不会形成逆温层,C错。空气中水汽多,天空云量较多 ,地面降温不会太快,D错。
【小题2】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有利于统一管理保护,①对。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会改变原来的生态环境平衡,不利于保护工作,②错。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可减少对景区的影响、破坏,③对。防治湿地退化,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对。民俗属于非物质文化内容,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就失去了景区的文化特色,⑤错。所以B对。A、C、D错。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及成因,生态保护区的规划。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如图所示四幅图中,其所示范围内可能有阴雨天气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低压系统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高压系统中心盛行下沉气候,天气晴朗。图中①和③为低压系统,容易出现阴雨天气。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分析下表中气候资料,判断该地为哪种气候类型?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气温/℃ | 25 | 23 | 24 | 21 | 16 | 11 | 8 | 7 | 8 | 10 | 14 | 18 |
| 降水/mm | 44 | 18 | 25 | 65 | 132 | 122 | 107 | 79 | 80 | 77 | 72 | 61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表格信息,该地区7、8月气温较低,判断位于南半球,而最低月温在0°C以上,雨热不同期,故判断为地中海气候。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每空或每一小点1分,共16分)
(1)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是:
A ;B ;C ; D 。其中盛行上升气流的是 。
(2)根据北半球气压带之间各风带的风向,在图上写出北半球各风带的名称。
(3)极锋是哪两个风带的气流交汇而形成的?
(4)用箭头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方向。
(5)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热的地方成低压、冷的地方成高压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C.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D.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参考答案:
(1)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每空1分 )
B、D(2分,只选择1个且选对的给1分)
(2)略(每个1分,共3分)
(3)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2分,全部写对才给分)
(4)低纬环流顺时针,中纬环流逆时针,高纬环流顺时针(每个环流1分,共3分)
(5)B、C(2分,只选择1个且选对的给1分)
本题解析:
(1)从各气压带的位置可知,图中气压带依次是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其中赤道上因受热多,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带;来自副热带的暖气流和来自极地的冷气流在60°附近相遇,暖气流上升形成低压。
(2)影响风的作用力主要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其影响下,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在其作用下,风向向右偏)和摩擦力。因此图中北半球低纬度为东北信风带、中纬度为盛行西风带(西南风)、高纬度为极地东风带(东北风)。
(3)极锋是来自副热带的暖气流(盛行西风带)和来自极地的冷气流(极地东风带)在60°附近相遇而形成的。
(4)赤道受热多,气流上升后向北运行,在30°N下降,近地面气流由30°N向赤道运行,形成低纬环流圈;30°N气流下降,近地面形成高压,气流由此处高压向纬度较高方向运行,极低受热少,气流下降形成高压,气流向较低方向运行,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60°N附近相遇,气流上升,到高空后分散,一支向南,在30°N下降,一支向北,在极地下降,从而形成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
(5)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热量分布的南北移动,从而使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考点:三圈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