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4:39:46
1、综合题 图1和图2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图1 图2
图3
(1)图1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 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3)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且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 。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
(5) Q地对跖点是 并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
参考答案:
(1)21°S,105°W (2分)
(2)39°;(1分)46°52′(1分)
(3)从南纬21°向南北两侧递减 (1分)
(4)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1分) 16小时(1分)
(5)69°S,75°E(1分)如下图。(2分)(标出42°…1分)画出折线1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太阳直射点和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之和是90度,有图可知,北半球出现极夜的纬度是北纬69度,所以90-69=21,又因北半球的出现极夜,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以是南纬21度,经度是据图可得,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1°S,105°W。
(2)由第一小题得知,太阳直射在21°S,根据公式可以算出该日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9度,由此可以得出,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最合适的夹角为39度;由此进一步可以推出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46°52′。
(3)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为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4)此时太阳直射21°S,所以越往北黑夜越长,故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M地昼长要先算出M地所在经线的时间为4点,说明M地此时为4点钟日出,故昼长为16小时。
(5)对跖点(也称对趾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二者的经度相差180°;纬度值相等,而南北半球相反。故Q点的对趾点为69°S,75°E;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为该地刚好出现极昼,0点钟日出,0点钟日落,12点正午太阳高度为42度。据此画出图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晨昏线的综合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变化规律、对趾点的有关知识等。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
A.20°
B.23°26′
C.30°
D.66°34′
【小题2】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由图中信息可知,PQ分别为夏至日和冬至日,L和S代表的是黄赤交角,即为23°26′ 。
【小题2】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但开始向南移动。
考点:该题考查黄赤交角和太阳回归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的中心点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且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重合。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球坐标是( )
A.0°,70°E
B.23°26′N,20°W
C.0°,110°W
D.23°26′S,100°E
【小题2】若地球公转速度处于一年中逐渐加快的阶段,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A.3月21日15时20分
B.3月21日8时40分
C.9月23日15时20分
D.9月23日8时40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重合,根据图中经线度数,靠近180°的经线应是160°E,另一条靠近0°经线的是20°W。从0°经线向东是东经,所以图示区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是北半球的日照图。根据晨昏线过极点判断,太阳直射赤道,B、D错。根据晨线线的经度判断,70°E经线是正午12点,所以直射点坐标是0°,70°E,A对。
【小题2】若地球公转速度处于一年中逐渐加快的阶段,说明此时是秋分,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结合前面分析,160°E经线是昏线,18点,可以计算北京时间是15点20分,所以北京时间为9月23日15时20分,C对。
考点:太阳直射点坐标,区时计算,地球公转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某日天气状况的网络截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注:本月最宜人的相对湿度为30%-60%。
【小题1】此日( )
A.日期最接近冬至日
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C.北极点附近有极昼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但逐渐减速
【小题2】此日( )
A.风向为本地盛行风向
B.晚九时不宜户外锻炼
C.大气污染物易于扩散
D.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华北地区的日出日落时间分析,日出时间早于6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不可能是冬至日,A错。图中明日的日出时间更早,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B错。北极点附近有极昼,C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且逐渐减慢,D错。
【小题2】冬半年,华北地区盛行西北季风,A错。晚上9时,即21点,太阳早落下了,不适宜户外锻炼,B对。气温较高,污染物易扩散,建议穿单衣,C、D错。
考点: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各题。(16分)
甲图为①、②、③、④四地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乙图为甲图四地中某两地的昼夜长短年变化曲线图。
(1)甲图四地中,全年昼夜平分的是 ,昼夜长短年内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 ,纬度由高到底的排序为 。(8分)
(2)乙图中,A、B两线对应甲图中的地点分别是: A ,B 。(4分)
(3)简述今天③地昼夜长短情况及两月内的变化趋势。(4分)
参考答案:
(1)② ④ ① ④①③②
(2)④ ②
(3)昼短夜长 昼先变短后变长,夜先变长后变短
本题解析:
(1)从图可以看出,①地在春秋分日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其太阳高度角是45°且夏至日时,太阳高度角最小,可以判断其纬度是北纬45°; ②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太阳高度角是90°,所以②一定是赤道了;③地在夏至日时太阳高度是90°,是北回归线;根据④的二分二至日的太阳高度,其夏至日时太阳高度为0,说明其是南极圈,所以昼夜平分的是②,昼夜变化最大的是④,四季变化最明显是①,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是④①③②.
(2)从乙的昼夜长短变化图可以看出,B线是一年四季都是昼夜平分,所以这个地方一定是赤道;而A是在冬至时出现极昼,在夏至日时出现极夜,所以是南极圈,是对应的②.
(3)今天是11月中旬,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回归线移动,由第一小题我们知道,③地是北回归线,所以此时是昼短夜长,两个月内昼继续变短,到12月22日时变得最短,随后又开始变长,夜是继续变长,到12月22日变得最长,随后又开始变短.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有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