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4:36:03
1、单选题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高度关联图,据图完成下面几题。
1.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正确的是2.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纬度比c点低
B.b点海拔比c点高
C.c点纬度比d点低
D.d点地势比a 点低
E.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样
F.同一经线地区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G.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小于高纬度地区
H.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地球自转线速度取决于地心和地表的距离,一般的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高度越高,线速度越大,主导因素是纬度,其次是海拔高度。
2.影响地球自传线速度的因素有纬度和海拔高度,主导因素是纬度,在海拔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传线速度与纬度成反比。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传线速度与海拔高度成正比。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树木年轮的形成? B候鸟的迁徙
C北京时间的确立? D我国南北方的温差较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差,以及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运动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树木年轮的形成,候鸟的迁徙,我国南北方的温差较大与公转运动有关。北京时间的确立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中国海军远航索马里海域进行护航,从三亚到索马里的途中,感到昼夜交替的周期
A.一个太阳日
B.一个恒星日
C.比一个太阳日长
D.比一个恒星日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从三亚到索马里的航线方向为自东向西运动,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故合速度变小,则昼夜交替的周期较一个太阳日长。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为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奠定基础。据此回答1~4题。

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宫一号”从属于地月系
B.升空后的“天宫一号”不是天体
C.该日后酒泉昼渐短
D.该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上海小
小题2:“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之时,伦敦(中时区)的时间是
A.2011年 9月28日13时16分
B.2011年 9月29日13时16分
C.2011年 9月30日13时16分
D.2011年10月1日5时16分
小题3:该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小题4:易对“天宫一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
A.地球运动
B.太阳辐射
C.太阳活动
D.月球引力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属于人造天体;“天宫一号”从属于地月系;9月29日后,太阳直射南半球,酒泉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者的纬度差,可以算出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上海小。
小题1:“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之时,北京时间是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根据“东加西减”,伦敦位于北京的西侧且相差8小时,可以算出伦敦(中时区)的时间是2011年 9月29日13时16分。
小题1: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小题1:考查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能干扰磁场,使无线电短波产生中断。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地球公转中的二分二至图(甲图)和地球光照示意图(乙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所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__,为甲图中数字__________所代表的位置。
(2)地球由①到④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半球,并向__________运动。
(3)乙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A、B、C、D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5)当地球公转由③到①的过程中,A地昼长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球公转由①到③的过程中,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
(6)乙图所示日期,B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该地的日出时刻为地方时的______时。
参考答案:(1)夏至,①;?(2)北,南;
(3)23.5°N,90°W;(2分)?(4)ACDB;(2分)
(5)变长,变大?(6)8,8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1)乙图的光照图特征: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根据甲图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①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夏至日。(2)?①表示夏至,④表示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3)根据乙图的节气,夏至日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北回归线。图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180°经线,时间为6时,则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经线为12时所在的经线,为90°W。(4)乙图表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5)甲图中③到①位置表示从冬至日到夏至日,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A点(位于北半球)则昼变长;而从①到③位置表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B点(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则正午太阳高度变大。(6)图示B点位于晨线上,为当地的日出时间,为8时,故计算昼长为8个小时。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