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4:35:00
1、填空题 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23分)
(1)此图表示 月 日的光照情况(1分)。
(2)此时A点是 点钟,A、B、C三点白昼最短的是 ,昼长是 小时。(3分)
(3)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4分)
(4)A的地理坐标是 ,B点的日出时间是 点钟。(4分)
(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坐标) 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6分)
(6)C点再转过多少千米后可见日出 。(1分)
(7)此时悉尼是 季,此时早一天西方国家是 季(天文四季),再过三个月,B点的昼夜情况是 。(4分)
参考答案:
(1)6 22(1分)
(2)15 C 12(每空1分)
(3)ACB CAB(每空2分)
(4)A(23°26′N,0°) 3:00(每空2分)
(5)(23°26′N,45°W)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第一空2分,第二空4分)
(6)4万(1分)
(7)冬 春 平分 (前两空各1分,第三空2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判断为北半球,图示北极圈内为极昼,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即6月22日。(2)从图中经线的分布可知相邻经线间相隔45°,D点所在的经线经过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地方时为24时,与之相对应的45°W地方时为12时,A点位于45°W以东,故A点为15时。纬度越高,昼越长;纬度越低,昼越短。A、B、C三点中纬度最低的是C点,故其白昼最短,从图中看,此时C正位于晨线上,其昼长是12小时。
(3)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自转线速度的规律: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4)图中A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图中A点位于180°经线相对,故A点的经度应该位于0°。读图可知,B所在的纬线,夜长的弧度为90°,故夜长为6小时,则B点的日出时间为3点。
(5)结合图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的经线即图示的昼半球平分线为45°W。
(6)读图可知,此时C点位于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上,此时正好看到日出,再次看到日出时正好地球自转了一周,转过的距离为赤道的周长,即4万千米,故C点在转4万千米日出。
(7)图示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判断为北半球,图示北极圈内为极昼,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则南半球为冬季;再过三个月为秋分日,则全球昼夜平分。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B.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C.地球上任何地点自转线速度都相等
D.角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地球自转角速度的规律:除两极点外处处相等;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基本规律,难度较低。本题还可结合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读下列图表。
(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A. B.
(2) 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位于东半球的是 。
(3)A、B、C、D四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四季分明的是 。
参考答案:
(1)A:140°E、80°N B:140°W、40°N
(2)A,B,C A,C
(3)C,D B
本题解析:
(1)在经纬网图中,自西向东,经度增加的是东经度,经度减小的是西经度。以赤道为界,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
(2)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
(3)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点,有阳光直射现象。中纬度地区(或温带地区)四季分明。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10分)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 (填“晨”或“昏”)线。
(2)比较A、C和N三点的角速度大小(用“>”或“=”表示): 。
(3)比较B、D和S三点的线速度大小(用“<”或“=”表示): 。
(4)C点的地方时为 点。
(5)物体由D点向B点作水平运动,其方向将向 偏转。
参考答案:
(1)晨
(2)A=C>N
(3)S<B<D
(4)2
(5)左(或“东”)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AB线表示从黑夜进入白天,应该为晨线。
(2)地球上各点角速度相等,故三则角速度的关系是A=C=N。
(3)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故三者的大小关系式D>B>S。
(4)根据计算可知,C点地方时为2点。
(5)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图中位于南半球,故向左偏。
考点:该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读图,完成下列题。
【小题1】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
C.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
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
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C.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
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相比海洋增温快。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夏季增温强烈,使南北半球气压梯度力增大,更加强了越过赤道的西南风的势力,使赤道辐合带向北推移到赤道与北纬 12~15°之间。赤道辐合带 向北移动幅度大,控制范围广。由于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大,吸收太阳能量的热容量大,夏季增温慢,与北半球相比,西北风形成的气压梯度力小,赤道辐合带向南移动幅度小, 控制的地区范围比北半球小。所以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故选D。
【小题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太阳直射点在3月21日-9月23日在北半球,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在南半球;由图可以看出9月-12月,4-9月赤道低压在北半球,1-4月赤道低压在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明显的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选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