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4:32:58
1、单选题 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乳畜生产,以规模化、设施化为显著特点。下图所示国家采用的是粗放的放牧饲养方式,但在国际乳制品贸易竞争中占上风。读该国部分区域及其甲乙两城市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该岛甲乙两城市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为
A.纬度位置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山地坡向
小题2:在国际乳制品贸易格局中,图示国家占上风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成本低,价格竞争力强
B.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
C.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
D.交通便捷,市场反应快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位于盛行西风带内,甲城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乙城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山地的坡向,D对。两地纬度基本相同,都临海,没有明显洋流差异,大气环流相同,不是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A、B、C错。
小题2:由材料可知,该国采用粗放的放牧饲养方式,生产成本低,所以价格竞争力强,A对。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适宜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B错。技术含量不如美国高,C错。交通条件,在国际上不占优势,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春分日这一天,测得该校操场上旗杆在不同时
间的影长,其数据如表,已知旗杆长为10.72m。回答问题。
(tan43≈0.933,tan45≈1,tan47≈1.072,tan49≈1.150)
| 北京时间(时) | 12 | 13 | 14 | 15 | 16 |
| 旗杆影长(米) | 12.9 | 11.5 | 10 | 11.5 | 12.9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分析。
小题1:根据表格中13时和15时的影长相等,判断14时当当日影长最短;则利用影长
10M,杆长10.72M,计算春分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7°,则当地的纬度为43°N,根据北
京时间14时,当地影长最短,说明当地时间较北京时间晚2小时,则当地经度为90°E;
故选D项。
小题2:利用当地的地理位置判断当地位于下班地区,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某国四地(四地相互之间大体等距离分布)某种重要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题。
四地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①地储量大,而需求量小,资源明显过剩;而④地储量小,而需求量大,资源明显供不应求;而②、③两地的储量与需求量基本持平。故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①、④之间,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是通过对坐标图的判读,考查考生对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的供求关系的理解及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日本1970~2010年工业结构变化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日本工业结构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化学工业比重持续增长
B、机械工业比重一直最大
C、食品工业比重较为稳定,变化不大
D、金属、纺织工业比重下降
2、日本工业结构的变化不能说明的问题是
[? ]
A、食品工业比重较为稳定,说明市场需求变化不大
B、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纺织工业比重发生变化
C、机械工业结构的变化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
D、金属冶炼工业结构的变化是由矿产资源价格的上涨引起的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据此回答各题。1.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养分主要储存在 植物体内?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④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2.雨林地区生物循环旺盛的表现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E.光合作用强烈
F.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
G.养分保存在土壤中吸收慢
H.植物会很快变成枯枝落叶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
1.雨林中生物循环旺盛,有机物合成速度快,当然雨林植物吸收作用强烈了。植物快速吸收了土壤中的养分,且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淋融作用强,也是造成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之一。
2.生物循环就是有机质从形成到分解的过程,生物循环旺盛就是这个过程迅速的表现。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