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环境与环境问题》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7-03 04:24: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西部大开发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据此完成18~19题。
18.青海湖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成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19.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 应减少资源的开采?② 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 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参考答案:CB


本题解析:青海湖是内陆湖,其湖水主要来源于周边河流的补给,随着人口的增多,经济规模的扩大,对河水的引用量增多,从而流入湖泊的水量减少。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物质基础,保护环境是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采。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绿色产品是指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一类产品。读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和运输这两个环节中,最易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是_______________。
(2)列举与绿色消费相悖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减轻过多消耗能源带来的大气污染,结合我国实际简述可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运输
(2)产品多层包装,废品直接抛弃,使用有氟冰箱等。
(3)节约使用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倡使用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直径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我国北方地区的PM2.5污染指数远大于南方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拔越高,PM2.5浓度下降速度越快
B.增加烟囱高度可减轻PM2.5污染
C.我国南、北方PM2.5污染差异与气候无关
D.增加城市绿化是减轻PM2.5的有效方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A项图示反映海拔越高,PM2.5浓度越低,但下降的速度越慢;A项错误。B项增加烟囱高度不能减少空气中的可入肺颗粒物,故不能减轻PM2.5污染;错误。C项由于南方降水较北方多,降雨能冲洗、沉降大气的的可入肺颗粒物;故南方的PM2.5污染较北方轻;C项错误。D项由于植物能吸收部分可入肺颗粒物,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北京——天津地形及地下水位剖面图,回答1~3题。

小题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示地下水为潜水? B.地下水位线的起伏只由地形引起
c.北京地下水位最高? D.图示滨海地区海水入侵严重
小题2:北京和天津城区的地下水位状况,容易导致的危害是 (? )
A.洪涝加剧
B.盐碱化加重
C.滑坡增多
D.地面沉降,地面建筑坍塌
小题3:图示地区的盐碱化现象最严重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

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水温较高时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迅速增大。城镇化的发展,使耕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三:无锡地区(如上图)2006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1)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3分)
(2)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3分)
(3)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4分)


参考答案:(1)自然原因:太湖初夏季节水温高;水位低、水体流动性差。
人为原因:工业污染、农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3分)
(2)2007年5月初,无锡地区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蓝藻上浮时间提前,光照充足,蓝藻繁殖生长速度加快;降水少,太湖水位降低,氮磷浓度提高;吹偏南风的时间提前,使蓝藻提前聚集到处于西北方向的无锡水域。(3分)
(3)优点:污水经过芦苇等植被的生物净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地区污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2分);缺点:运输线路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且要协调各方力量。(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