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4:24:55
1、单选题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西部大开发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据此完成18~19题。
18.青海湖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成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19.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 应减少资源的开采?② 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 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参考答案:CB
本题解析:青海湖是内陆湖,其湖水主要来源于周边河流的补给,随着人口的增多,经济规模的扩大,对河水的引用量增多,从而流入湖泊的水量减少。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物质基础,保护环境是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采。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绿色产品是指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一类产品。读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和运输这两个环节中,最易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是_______________。
(2)列举与绿色消费相悖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减轻过多消耗能源带来的大气污染,结合我国实际简述可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运输
(2)产品多层包装,废品直接抛弃,使用有氟冰箱等。
(3)节约使用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倡使用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直径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我国北方地区的PM2.5污染指数远大于南方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拔越高,PM2.5浓度下降速度越快
B.增加烟囱高度可减轻PM2.5污染
C.我国南、北方PM2.5污染差异与气候无关
D.增加城市绿化是减轻PM2.5的有效方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A项图示反映海拔越高,PM2.5浓度越低,但下降的速度越慢;A项错误。B项增加烟囱高度不能减少空气中的可入肺颗粒物,故不能减轻PM2.5污染;错误。C项由于南方降水较北方多,降雨能冲洗、沉降大气的的可入肺颗粒物;故南方的PM2.5污染较北方轻;C项错误。D项由于植物能吸收部分可入肺颗粒物,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北京——天津地形及地下水位剖面图,回答1~3题。
小题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示地下水为潜水? B.地下水位线的起伏只由地形引起
c.北京地下水位最高? D.图示滨海地区海水入侵严重
小题2:北京和天津城区的地下水位状况,容易导致的危害是 (? )
A.洪涝加剧
B.盐碱化加重
C.滑坡增多
D.地面沉降,地面建筑坍塌
小题3:图示地区的盐碱化现象最严重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
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水温较高时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迅速增大。城镇化的发展,使耕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三:无锡地区(如上图)2006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1)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3分)
(2)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3分)
(3)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4分)
参考答案:(1)自然原因:太湖初夏季节水温高;水位低、水体流动性差。
人为原因:工业污染、农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3分)
(2)2007年5月初,无锡地区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蓝藻上浮时间提前,光照充足,蓝藻繁殖生长速度加快;降水少,太湖水位降低,氮磷浓度提高;吹偏南风的时间提前,使蓝藻提前聚集到处于西北方向的无锡水域。(3分)
(3)优点:污水经过芦苇等植被的生物净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地区污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2分);缺点:运输线路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且要协调各方力量。(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