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4:24:34
1、综合题 该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问题。(8分)。
⑴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2分)
⑵判断乙地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1分)
⑶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说明其变化对A河段的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2分)
⑷乙河流域盛产稻米,其大米质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3分)
参考答案:⑴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或东南部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为平原)(1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1分)
⑵耕地(1分)
⑶该湖泊位于A河段上游, 湖泊面积缩小,对A河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1分),流量变化加大 (1分)。
⑷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1分),纬度高,气温低,水稻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多(1分);同时气候较寒冷,使农作物病虫害少,施用农药量少,污染小。(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1)地形特征需要指出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地势分布特征,可根据该地区的等高线和河流的分布判断。(2)根据乙地区的等高线分布判断,该地区地势较平坦;而等降水量线分布判断,该地区降水量较丰富,为半湿润地区,故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3)从湖泊对下游河流径流量具有调节能力分析。(4)利于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主要从气温、温差、降水、光照等条件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是“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甲地区作为全国性商品粮生产基地,与太湖平原相比(?)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传统经验丰富
C.水陆交通便利
D.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小题2:适宜在甲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甘蔗
C.棉花、冬小麦、玉米
D.水稻、冬小麦、甘蔗
小题3:下图代表该地区商品粮基地综合开发方向的是(?)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甲地区为我国东北的松嫩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区,生产规模大;太湖平原属于水稻种植业生产规模较小。
小题2: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较多,但大规模种植的为春小麦、亚麻、甜菜。
小题3:该地区商品粮基地综合开发方向是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禽畜产品的产值比重。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表为我国四个省区2007年能源消费情况,下图为四省区能源消费构成状况。读图表完成小题。

小题1:①一④所代表的省区依次是(?)
A.河南、广东、青海、四川
B.青海、广东、四川、河南
C.青海、广东、河南、四川
D.广东、四川、河南、青海
小题2:上表和图中数据表明,四个省区能源消费状况相比较?(?)
A.①省区以水电核电为主,其中核电最多
B.②省区以煤炭为主,且煤炭消费量居四省首位
C.③省区以煤炭为主,能源结构不均衡
D.④省区石油消费量最高,能源结构较为均衡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①单位GDP能耗高,生产技术较为落后,总能耗低,GDP产值低,因为我国西部地区,如青海;②地区GDP产值高,能源消耗少,可能为广东地区;③地天然气比重高,可能为四川;④地煤炭的能源地位高,该地煤炭资源丰富,可能为河南。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青海主要以水电为主,核电主要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煤炭消耗量最多的是河南;③省区以煤炭为主,能源结构不均衡。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资源密集→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2、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给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增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产业的就业压力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双转移”是广东省创造性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目前,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
[?]
A.对外交通条件改善
B.人才流失严重
C.劳动力成本上升
D.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
2.图中影响箭头②代表的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
[?]
A.教育?
B.资源
C.经济?
D.政策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