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4:22:04
1、综合题 (60分)
读西亚地区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绝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时,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份量(gm.),用百分比表示。迪拜夏季(6-10月)酷热潮湿,绝对湿度高,但全年降雨稀少,年均不足100毫米。但迪拜有许多高层建筑,很多高层建筑大多在三四百米,其中世界最高为821米,却又高处不胜寒。
材料二 西亚部分地区城市和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和迪拜建筑景观图
材料三 下表为伊拉克巴格达和伊朗伊斯法罕的气象资料
巴格达气象站位置33°?19′?30″?N, 44°?25′?19.2″?E海拔34米
伊斯法罕气象站位置: 32.6° ?N, 51.7°?E, 海拔 1590 米
(1)根据材料三比较巴格达和伊斯法罕两地的气候异同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迪拜潮湿和降水少的原因。从自然角度分析迪拜建高层建筑的有利条件。(10分)
参考答案:
(1)同 降水稀少,冬季相对较多(4分)
异 巴格达终年高温,年均温高。伊斯法罕年均温低,年较差大(4)
伊斯法罕的降水比巴格达更少(2分)。
(2) 迪拜位于波斯湾沿岸临海,同时气温高,海水大量蒸发,潮湿(3分)。
同时终年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不易降水(3分)。
迪拜位于副热带地区,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为主,风小(2分);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少地震和弱震。(2分)有利高层建筑。
本题解析:
(1)读材料三表格,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两地都是年降水稀少,冬季相对较多。这是相同点。
巴格达终年高温,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均温高,最冷月气温大于15°C。伊斯法罕年均温低,最冷月气温大于0°C,小于15°C,属于亚热带沙漠气候,气温年较差大。伊斯法罕的降水比巴格达更少。这是不同点。
(2)读材料二图分析,迪拜位于波斯湾沿岸,纬度较低,气温高,海水大量蒸发,受海洋水汽影响,夏季酷热潮湿。该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降水。所以该地潮湿,但降水少。
发展高层建筑,要考虑风力的影响。从自然因素角度分析,迪拜位于副热带地区,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为主,风力小。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少地震和弱震。有利高层建筑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右图是“我国某天气系统在某地过境时的气压与风速随时间变化规律图”,
1.该天气现象是
A.大风寒潮天气
B.东南沿海台风
C.华北地区沙尘暴
D.长江流域伏旱
参考答案:1.B
本题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此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很低,而风速很大,中心风速小,说明为台风天气。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地形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重要因素。下表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的1、4、7、10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单位:℃)随坡度的变化统计,表1为北坡,表2为南坡。据此回答1—2题。

1、随着坡度的增加,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降低幅度最大的是
[? ]
A.冬春季的南坡
B.夏秋季的南坡
C.冬春季的北坡
D.夏秋季的北坡
2、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随坡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昼夜长短
B.正午太阳高度
C.天气状况
D.植被覆盖率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小题1】关于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及成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月,西风带影响
B.5月,副热带高压控制
C.6月,锋面控制
D.8月,夏季风最强盛
【小题2】关于B地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市场需求变化
B.水源不足
C.土壤贫瘠
D.机械化水平低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A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多梅雨天气。
【小题2】B地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说明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增加,是由于市场的变化引起的。
考点:长江流域概况。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图甲中甲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2分)
(2)指出图甲中乙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限制性的自然条件。(4分)
(3)有关图乙所示季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印度半岛吹西南风
B.雪龙号科考船在南极开始大规模科考
C.堪培拉处于低温少雨的季节
D.弗里曼特尔港连续多雨天气
(4)描述图乙中24℃等温线西段(虚线框内)的走向并指出该走向形成的影响因素。(6分)
参考答案:
(1)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内能易于释放。(2分)
(2)混合农业(2分);限制性自然条件为水源(2分)。
(3)B(2分)
(4)西北——东南(2分);洋流(2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该岛轮廓和地理位置可知,甲岛为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因此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2)乙区域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为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分布区。该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受东南信风带控制,然而,东部大分水岭阻挡了水汽达到,使该地位于山地的“雨影区”,降水少,区域农业生产限制性的自然条件是水源。
(3)从右图可以看出,此时澳大利亚大陆上形成高温中心,说明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正值冬季,印度半岛吹东北风;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雪龙号科考船在南极开始大规模科考;堪培拉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弗里曼特尔港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4)从图中可以看出,24℃等温线西段在海洋上向北(低纬度方向或高温方向)凸出,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说明此处温度低于同温度陆地上的温度,一方面是因为夏季时海洋受热速度慢,另一方面还河流经该海域的西澳大利亚寒流有关。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