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4:15:51
1、单选题 读“某地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地的温度可能为( )
A.26℃
B.27℃
C.29℃
D.30℃
【小题2】 丁处等温线弯曲的原因是( )
A.海拔
B.地形
C.纬度
D.人类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规律,总是按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图中三条28℃等温线之间的温度大于28℃,所以甲处的温度范围是26-28℃之间,B对。
【小题2】根据图中数值分析,丁处温度大于28℃,说明丁处的地势较低,可能是山谷。B对。丁处是山谷地形,用海拔不易描述准确,A错。纬度、人类活动不是主要原因,C、D错。
考点:等值线图判读,影响等温线变化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1: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材料2:该地区相关气候资料。
| 气温(℃) | 降水(mm) | |||
| 1月 | 7月 | 1月 | 7月 | 全年 |
| 5.5 | 28 | 50 | 175 | 1450 |
参考答案:(1)水田(2分) 水稻(2分) ②③①(2分)
(2)C(2分) (3)⑦(2分) ⑧(2分) (4)⑤(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综合分析。(1)耕地类型可分为水田和旱地,结合该地区的气候资料,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水田,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影响粮食种植业,果树栽培业和蔬菜、畜牧业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效益和地形。(2)该地区位于南方湿润地区,故山区植被的破坏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则合理的整治措施为恢复植被,但注意甜菜为北方温带作物;香蕉为热带作物,不适宜。(3)水泥厂为大气污染企业,应考虑风向,当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盛行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北风,故大气污染企业应布局于与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⑦符合;食品厂生产基本无污染,可布局于市区,市场广阔,故⑧符合。(4)水电站应位于河流峡谷地带,其上游为“口袋型”地形,集水面积大,蓄水量大,故⑤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比例尺1∶20000),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最高点位于教堂的( )
A.西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
【小题2】该地地形主要是( )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低山丘陵
【小题3】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增大一倍,则 ( )
A.如果表示的实地范围不变,则图幅面积是原来的两倍
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地范围是原来的4倍
C.表示的内容比原来详细
D.图示地区的坡度变缓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图中最高点位于地图北端,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最高点位于教堂的西南方向。
【小题2】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间,所以不是平原或高原;图中等值线没有闭合,故不是盆地。
【小题3】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增大一倍,则如果表示的实地范围不变,则图幅面积是原来4倍,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地范围是原来四分之一,图示地区的坡度不变,内容比原来详细,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该题考查方向判断、地形类型和比例尺。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 ⑥
(2)③、④两地的垂直距离为________米,若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
是 千米。
(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
(用数字式表示)。
(4)小河干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AC和BC两种把水引到C处的方案,应选择线 ,理由 。
(6)若甲、乙、丙三处中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 处最好,原因
参考答案:
(1)鞍部、陡崖
(2)143;6
(3)1:100000
(4)自北向南
(5)AC,可自流
(6)丙;丙地势平坦,有利于修梯田、丙比水库水位低,有利于引水灌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图。
(1)①表示两个山峰之间为鞍部;⑥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利用两山峰的海拔,直接可计算。利用比例尺1:2KM,则图示距离3cm,表示实际距离6KM;
(3)原图比例尺为1:2*105;放大到原图的2倍,只要*2,可得1:105;
(4)注意图示指向标;
(5)引水线应从高处引水,可自流。
(6)缓坡建梯田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圈层界面①、②与圈层Ⅰ、Ⅱ、Ⅲ的说法,正确的是2.地球的内部圈层虽深处地下,却也对地表环境和人类社会存在重要影响。例如
A.①为莫霍界面,②为古登堡界面
B.Ⅰ圈层的厚度均一,约为35千米
C.软流层位于Ⅱ圈层的底部
D.Ⅲ圈层全部都是熔融状态的铁和镍
E.软流层是地球磁场的发源地
F.熔融态的外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G.地球内部的强大热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H.地壳的不连续与不同地壳板块之间相互运动,引发地表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解析:
1.根据地震波在不连续面的变化特点,纵波、横波速度突然增加的不连续面①为莫霍面;纵波速度下降、横波消失的不连续面②古登堡面,选A。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I为地壳(全球厚度17km)II为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III为地核(内核为熔融状态),排除B、C、D。
2.一般认为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排除A;磁场源地在地核,排除B;地球内部的热量来自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排除C,有与地壳的不连续,存在板块,在板块运动中,交界处往往成为火山地震的多发地。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