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七)

时间:2019-07-03 04:15: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20分)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图1图2为我国某区域地理要素图。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试判断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6分)
(2)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并描述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特征。(6分)
(3)该地区虽然处在湿润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使得该地区缺水严重。试分析其成因。(4分)
(4)图1所示地区为我国某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部)的重要输出地。分析该地区能源丰富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列有关乍得湖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1分)
非洲乍得湖,位处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国交界处,面积辽阔,一度成为非洲第四大湖泊。湖滨地势低平,多沼泽,芦苇生长茂盛。湖区东南部,沙里河以及洛贡河流域是重要的农业区,盛产棉花、花生、稻米、薯类等。
1960年代,乍得湖的湖面面积约为26,000平方公里(约有24个香港大),但直至2000年,它已缩小到仅余1,500平方公里(即约个半香港大),亦即它原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到了2007年,即便是在雨季涨水期,浅平宽广的乍得湖也没有如期伸展,面积始终不到2000平方公里。湖区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干旱程度愈演愈烈,农业收成和渔业产出持续减少,湖区2000万人面临饥荒威胁。
乍得湖在短短40多年间面积萎缩90%以上,除了大旱灾等自然因素,还要归因于乱砍滥伐、大规模灌溉以及在注入乍得湖的河流上修建水库等人为因素。

读乍得湖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和乍得湖历年水位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位于______沙漠以南地区。乍得湖水系支流集中分布在湖泊的___部,径流季节变化___(大或小)是该河突出的水文特征。(3分)
(2)简要说明乍得湖历年水位变化特点及原因。(2分)
(3)非洲矿产资十分丰富,简述非洲出口矿产对其经济有何影响?(2分)
(4)本地区人口的增长迅速,对环境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非洲要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就必须协调人地关系。请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参考答案:
(1)撒哈拉;西南部;大(3分)
(2)水位变化较大。入湖河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年际变率较大。(2分)
(3)矿产出口将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矿产品属初级产品,出口价格低廉,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2分)
(4)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发展循环经济;搞好国土整治;加强国际合作。(4分)


本题解析:
(1)图中分析,乍得湖在赤道以北,撒哈拉沙漠以南;河流集中在南部;乍得湖分布在10°N—20°N之间,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径流变化大。
(2)乍得湖分布在10°N—20°N之间,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故该湖的水位变化大。
(3)学生思考“影响”,必须要辩证的思维,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题中反映影响集中在经济上:有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居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强全球合作和分工,融入经济的全球化;增加外汇的收入。不利:初级产品,价格低,附加值小,收入有限;经济结构单一等。
(4)人口的增加,植被的破坏,荒漠化的加剧使得人地矛盾突出。而问题的解决遵循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源头控制,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保护植被,退耕还林;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资源污染;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产业转移可以大力促进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有①②③三个地区,其产业都是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下图为目前这三个地区的产业投入比重。回答下题。

11.产业转移的正确顺序是
A.③地→②地→①地
B.③地→①地→②地
C.①地→②地→③地
D.②地→①地→③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产业转移最先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然后逐步产业升级,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图中①目前以技术投入占比例最高,其次是②,③技术投入占比例最小,劳动力投入占比例最大,说明①是最早接受产业转移的,然后是②,③接受的最晚,C对。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5分)水资源和人才、技术的缺乏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读“我国西北某一地区的土地资源及聚落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图中伸人沙漠的楔形绿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图中历史名城埋没在沙漠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该地区农业用水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如该地区发展了水稻种植业,为解决耕地的用水不足问题,在a处上游筑修水库,那么对该流域生态的负面影响最大的地方是___________,其后果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消失。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发展_________等第三产业;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时,要发展________型农业,同时可推广_________、_________等灌溉技术。(8分)
(4)a地能发展成较大聚落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强,图中雪线有____________变化,最终对流域环境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1)河流水注入(1分)
(2)水量减少,河流退缩,因水源干涸而废弃(1分)
(3)冰川融水(1分)地下水(1分)水库以下流域(1分)绿洲(1分)旅游业(1分)节水(1分)喷灌(1分)滴灌(1分)
(4)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地资源好(2分)
(5)雪线上升(1分)冰川融水补给减少,绿洲退缩,沙漠扩大(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A.全球变暖
B.森林破坏
C.土地生产力日益丧失
D.臭氧空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属于土地的退化,故选C项。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