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4:13:40
1、单选题 2014年2月7日莫斯科(东三区)时间20点14分,第22届冬奥会在俄罗斯索契开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在索契,竹子、山茶花和棕榈树随处可见。形成这种植被景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和地形
B.纬度和地形
C.纬度和洋流
D.海陆和洋流
小题2: 冬奥会开幕时(?)
A.这一天,索契正午太阳高度约为47°
B.与北京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5/6
C.这一天,索契的昼夜长短与5月2日相同
D.太阳直射79°W附近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竹子、山茶花和棕榈树是亚热带植物,说明这里是亚热带气候。读图,可以判断该地纬度较高,不可能是纬度因素影响,B、C错。这里是黑海沿岸,没有洋流的影响,D错。索契位于黑海沿岸,大陆西岸,大高加索山脉南面山麓,是迎风坡地带,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冬季气温不是太低,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了地中海气候,A对。
小题2:2月7日开幕时,太阳直射点约在15°S,索契正午太阳高度约是30°,A错。当东三区时间7日20点14分时,东八区时间是8日1点14分,与北京同一天的范围小于一半,B错。这一天,索契的昼短夜长,昼长小于12小时,5月2日索契昼长夜短,昼长大于12小时,C错。当东三区时间7日20点14分时,正午12点的经线约是79°W附近,D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如图中的AB线表示晨昏圈的一部分,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读图回答问题:
(8分)
(1)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2分)
(2)地球上出现极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2分)
(3)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2分)
(4)图示这一天,悉尼日出、日落的方向分别是(?)? (2分)
A.东北升,西北落
B.东南升,西南落
C.正东升,正西落
D.东北升,西南落
参考答案:(1)由20°S向南北两侧递减?
(2)70°S—90°S?
(3)3点20分?
(4)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1)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说明接近近日点,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全球昼长分
布规律: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故判断图示AB为晨线;且晨昏线与经线交角为20°,判
断此日太阳直射点为20°S;故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20°S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根据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则
出现极昼的范围为70°S---90°S;
(3)根据晨线与赤道的交点(160°E)为6时,则北京时间(120°E)位于160°E西面
40°,则时间晚2小时40分,故北京时间为3点20分。
(4)图示悉尼昼长夜短,且太阳直射点位于悉尼的北面,故日出东南;日落西南;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为“某极点上空的俯视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二分二至节气中的 日,判断依据是 。?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与B所在纬线相等的地方,纬度可能为 。?
(4)下图中甲、乙、丙三条线表示该半球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线。?
参考答案:
(1)夏至 副极地低压带北移到北极圈以北
(2)(23°26"N,90°E)
(3)46°52"N
(4)甲
本题解析:
(1)根据图示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示为北半球,由于图中“某低气压带”位于北极圈以北,可知该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应为夏至。
(2)由上题可知,此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由图中经度分布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90°E。
(3)B点所在纬度为赤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与B点相等的地方,应关于北回归线对称。
(4)此日A、B、C三点,C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A点最小为23°26",因此甲线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在一般情况下,同一经线上的各地
A.自转线速度相同
B.日出日落的时间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时刻相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判断。经度相同则地方时相同,故D项正确;而同一纬线上,自转线速度、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下图是某日的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试描述该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及图示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5分)
(2) 据图分析,此日30°N地区比30°S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2分)
(3) 我国研制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薄膜(可薄到1微米)电池材料,只需敷上墙壁就可以集能发电。这种材料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集能效率最高,试分析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并在北回归线上由东向西移动。从太阳直射点向周围逐渐递减;地方时12时与北回归线交点太阳高度最大为90°;图中虚线上太阳高度最小为零。(5分)
(2) 此时30°N地区太阳高度更大 ?日照时数更长(2分)
(3) 青藏高原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睛天多,日照时间长(4分)
本题解析:
(1) 读图,可以看到该日北极圈从0点开始有太阳,直到24点太阳未落,说明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在正午12点时未升起,说明南极圈是极夜现象。所以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并在北回归线上由东向西移动一周。图示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周围逐渐递减。地方时12时与北回归线交点太阳高度最大为90°。图中虚线上太阳高度最小为零。
(2) 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30°N地区太阳高度更大 ,北半球是夏半年,日照时数更长。南半球日照时数短,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
(3)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多。降水少,睛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所以集能效率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