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4:12:57
1、单选题 下表为某岛国人口数量的相关信息,能体现其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 45万 |
|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25万 |
|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 30万 |
|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 35万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故结合表格数据,该地的人口容量为最多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即45万,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最适宜的人口容量,即25万。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某一封闭区域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6000、4500、10000,则该地的人口容量取决于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矿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资源是决定一地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且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本地区最短缺的资源决定。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环环境人口容量不成正相关的因素是
[?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生活消费水平
D、地域开放程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巴西的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巴西的北部为什么人口很少?
(2)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为什么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1)北部为繁茂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晚;北部是湿热的亚马孙平原,不适合人类居住。
(2)亚马孙河流域周围的国家,全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均不高,因为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生活在其中的印第安人生产方式
落后,人口很少,对自然索取不多。
(3)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
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本题解析:(1)巴西的北部是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短,
平原地区气候湿热,因此人口较少。
(2)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除了与开发历史晚、自然条件恶劣有关外,还与区域的发展阶段有关。
(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带来的发展需求,直接原因有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 “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人口的持续承载能力
B.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在生产人口的同时不断的开发资源,从而可以使环境容量保持不变
D.人类确定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容量影响很大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
A.Ⅰ、Ⅱ、Ⅲ ?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