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交通运输与地理环境》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7-03 04:10:4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我国台湾地区的公路修成与海岸线近似平行的环形,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 ]
A.气候?
B.河流分布?
C.植被?
D.地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全长约1318千米,预计将于2010年底全线贯通,并于2012年通车运营,读图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小题1: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方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①?减少建设成本?
②?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③防止不同交通线路的相互干扰?
④减少对周边的环境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小题2:下列对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密切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城市群的联系?
②?从根本上解决南北铁路运输压力紧张状况
③有利于跨城就业?
④加剧大气污染?
⑤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交通线建设。第5题,该铁路经过地区多为经济较发达地区,且人多地少,以桥代路可以少占耕地;且以高架的形式更安全,减少与其他交通线之间的干扰;
小题2:第6题,②从根本上解决南北交通紧张的问题,不恰当。④铁路建设对大气环境影响不大;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城镇的繁荣或衰落。


参考答案:对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交通线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城市发展总向着交通便利的区位发展,故交通线的改变会影响城市的繁荣、衰退。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10为“我国主要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运输方式为2.我国南北方向的运输一直非常紧张,能根本改善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是
A.①水运、②铁路、③空运、④公路
B.①公路、②铁路、③空运、④水运
C.①铁路、②水运、③空运、④公路
D.①公路、②水运、③空运、④铁路
E.增加南北方向的交通线
F.铺设南北向管道运输线
G.开挖运河或拓宽京杭大运河
H.在现有铁路的基础上提高运行速度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应该注意各种运输方式的显著特点,从运量、运速、运价、灵活性、连续性等方面考虑。水运运输量最大,但速度慢;公路最机动灵活,但运量较小;飞机运速最快,但运价高;管道运输连续性好,但投资大,只能运输液体和气体。图中速度最快的③为空运;①速度较快为铁路;②速度最慢为水运。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我国南北方向的运输一直非常紧张,能根本改善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南北方向的交通线。合理布局全国交通运输网。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人类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人类环境有别于其它的生物环境。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
B.通常所说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
C.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城市
D.现在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
小题2: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环境的一组是?(?)
A.土地、岩石、矿物
B.村落、城市、泰山游览区
C.阳光、水、大气
D.丘陵缓坡、人工草场、水产养殖场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小题1:A项按照环境的形成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错误;B项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错误。C项人类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口;错误。故选D项。
小题2:A、C项都属于自然环境;D项的丘陵缓坡属于自然环境。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