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4:10:28
1、单选题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生活消费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变化
D.资源状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所以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A.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故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1—2题。
1、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①调整农业结构②培育作物良种③推广滴灌、喷灌技术④开发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据图分析,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题。
小题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按从优到劣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环境人口容量是用来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的概念,故①错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可不断提高,环境容量会不断加大,故②正确;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容量,人口数量一旦超越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外,从而使环境容量减小,故③错误;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④正确。综合分析,本题选B。
小题2:Ⅰ表示人口数量始终保持在环境容量以内,故人地关系最为协调;Ⅱ由于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了一定的环境破坏;Ⅲ由于人口数量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了一定的环境破坏,甚至导致了当地的环境容量变小。故人地关系最不协调。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4分)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
(1)请比较A、B两个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 6分)
(2)说明CD两地降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5分)
(3)简要分析图B所在国人口主要分布地区及其成因。( 3分)
参考答案:
(1)①A地是地势低平的平原,全年多雨,河网稠密,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雨林茂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3分)。? ② B地高原地形海拔高,干湿季明显交替,河网相对稀疏,水位季节变化大,热带草原为主的植被(答出其中任意三点,3分)。
(2)D 地降水量很大,C地降水量很少(1分)。D地常年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多对流雨(1分),又位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1分)。C地位于信风的背风坡(或离岸信风的影响),降水少(1分),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1分)。
(3)B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该地纬度相对较高,气温较温和,开发时间早,经济较发达,(是该国主要工业区),水陆交通便利。(3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自然环境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比较。A地是地势低平的平原,全年多雨,河网稠密,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雨林茂密;B地高原地形海拔高,干湿季明显交替,河网相对稀疏,水位季节变化大,热带草原为主的植被。
(2)本题考查影响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根据图示:D地常年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多对流雨,又位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C地位于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
(3)根据图示:B所在国家为巴西。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原因是该地纬度相对较高,气温较温和,开发时间早,经济较发达,水陆交通便利。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