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4:02:29
1、单选题 下图中虚线(a→e或f)是地壳运动较稳定状况下的河流从上游到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的理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一般情况下,“V”型河谷在哪段曲线代表的河段上最典型?
A.ab
B.cd
C.de
D.df
小题2:df线最可能代表下列哪条河流的下游河段?
A.鄂毕河
B.圣劳伦斯河
C.莱茵河
D.黄河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ab段下蚀速度大于侧蚀速度,河谷形成“V”字形河谷;cd段表示侧蚀速度大于下蚀速度,河谷展宽,形成“U”河谷;de段表示一般发育成熟的河流在中下游,河床低平,流速平缓;df段表示河流泥沙含量大,流速平缓,下蚀和侧蚀作用都较小,河流沉积作用明显,由于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选项A正确。
小题2:由上题分析可知,该题选项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国土资源部2012年4月28日发布全国土地石漠化报告显示,我国石漠化的总面积达到了11.35万平方公里,每年因为石漠化损失的耕地面积为30万亩。石漠化是在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土地逐渐被石头占据,90%的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依图判断,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小题2: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④地表径流缺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云贵高原主要是石灰岩底,石灰岩是海相沉积岩。地质历史是汪洋大海,海底矿物质的不断沉积形成石灰岩,后地壳上升隆起形成高原,由于气候湿热,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选B正确。
小题2:云贵高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降水,且集中在夏季,湿热的环境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解;受流水侵蚀的作用强,土层薄,水土易流失;加之不合理的农业活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而形成更大面积的石漠化。选A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下面“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小题2】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三大类岩石之间不能直接相互转化,故排除选项B;三大类岩石可以转化为岩浆,岩浆只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排除选项C;图中显示沉积岩、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故排除选项D;①表示岩浆生成岩浆岩的冷凝作用;②表示生成沉积岩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③表示生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④表示生成岩浆的重熔再生,只有②属于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故选项A正确。
【小题2】本题要求熟练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的地质作用,结合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生成变质岩的是变质作用,即图中序号③,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遗迹,原因是( )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确伐的森林丢到海中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壳运动。说明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后来经地壳下沉,被海水淹没。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的景观是由( )
A.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的
B.地壳的垂直运动形成的
C.剧烈的火山活动形成的
D.强烈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该图景观为典型的日本富士山景观图,富士山为活火山,因火山活动形成图示景观,C项正确。
考点:山地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