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3:55:59
1、单选题 读图,完成题。
小题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小题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表示火山喷发,属于岩浆活动的结果,而岩浆的发源地为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
小题2: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主要岩浆岩,而在地表经历外力作用可转化为沉积岩。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岩浆的发源地和软流层的位置,并能结合自地质循环中地表岩石的转化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判断问题。
【小题1】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
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③处是地堑
【小题2】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若图中的沙丘为流动沙丘,那么主导风向为
A.从②吹向①
B.从④吹向沙丘
C.从②③吹向沙丘
D.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小题1】A项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分布地区在水的长期作用下,发生溶蚀而形成。而图示
沙丘的分布表示该地区气候干旱,水少,故A项错误。
【小题2】根据“背斜储油,向斜储水”的原理判断,而③处由于4号地层已经出露地表,
且两边有断层,故不利于石油的保存,故选①处。
【小题3】沙丘的坡度:迎风坡较缓,故判断风向为①→②→③;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与天坑群成因相同的著名风景名胜区是?(?)
A.长江三峡
B.路南石林
C.汾河谷地
D.河西走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路南石林与天坑群都是可溶性岩石经溶蚀作用形成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14年12月26日,全长857公里贵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途经地区山水秀丽,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沿途美景吸引游客前往。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贵广高铁贵州段桥隧比达92%,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多变
B.河网密布
C.地貌复杂
D.降低成本
【小题2】游客在桂林看到的峰林景观,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溶蚀
C.冰川侵蚀
D.褶皱隆起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贵广高铁经过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所以为了安全,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较多桥梁和隧道。
【小题2】桂林山水地区主要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故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流水溶蚀。
考点:该题考地形对交通线路影响及外力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是“某地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小题2】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A.地壳张裂作用
B.地层沉陷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完整的地质构造应生成较晚,而被破坏的地质构造较早生成;按照基本规律“晚生成的破坏先生成的”分析,故图示侵入型岩浆岩破坏了喷出型岩浆岩;断层破坏了侵入型岩浆岩,而褶皱又被喷出型岩浆岩破坏,故选A项。
【小题2】图示洞穴形成与石灰岩地区,故应属于溶洞,为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掌握从岩层的破坏与被破坏关系判断地质作用的早晚,故认真仔细读图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