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6:32:47
1、单选题 下表是12月22日甲、已、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读表回答3题:
| | 甲 地 | 乙 地 | 丙 地 | 丁 地 |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12月22日,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南半球是昼长夜短。所以丁地时间昼长13小时56分,昼大于夜。是南半球。选择D项。
【小题2】赤道处是昼夜均等,各为12小时。纬度越高,昼夜时间离12小时差越大。所以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B项
【小题3】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昼夜长短的变化。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图是北半球海平面6月和12月太阳月总辐射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月北半球海平面太阳辐射量最高的海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N与60°N相比,6月太阳辐射
? 总量较高的是_________。
(2)描述12月北半球海平面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变化特征。简析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年中,赤道附近地区太阳总辐射量的变化特点是什么?说明原因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副热带海区;60°N
(2)变化特征: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70°N以北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趋于零。原因:北半球
? 此时为冬季,太阳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递减;纬度越高,昼越短,日照的时间越短;70°N以北地区处于
? 极夜期。
(3)春秋多,冬夏少;全年变化小。原因:①此地区春分、秋分前后太阳直射,所获热量较多;②此地
? 区终年高温多雨,太阳辐射量变化不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在远日点处,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C.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
D.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产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A错。在远日点处,地球公转速度最慢,B对。地球公转一周360°是一个恒星年,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C错。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交替周期是24小时,D错。
考点:地球公转的特点,方向、速度、周期。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阴影部分为黑夜,∠POQ=60°,∠POM=30°),回答问题。
【小题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20º26′S、120ºE
B.23º26′S、120ºE
C.20º26′N、60ºE
D.23º26′N、60ºE
【小题2】图示日期
A.可能在1月份
B.可能在7月份
C.可能是夏至日
D.可能是冬至日
【小题3】图示时间,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塔里木河出现断流现象
B.伏尔加河正值枯水期
C.长江三峡水库正值泄洪期
D.密西西比河出现凌汛现象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自转方向判断,图示位于北半球,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M点为地方时6时,经度为30°W。故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时所在,位于M点以东90°,故计算其经度为60°E。图示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则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故晨昏线与极圈的交点应位于0时,计算经过为120°W,但图示的交点位于60°W,故判断晨昏线与极圈相交,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20º26′N。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太阳直射点位于20º26′N上,故确定此时为6月22日前后,故选B项。
【小题3】结合上题,此时约为7月,为北半球夏季,故塔里木河进入汛期,伏尔加河受冰川融水补给,进入汛期,此时为长江流域的雨季,故长江三峡水库正值泄洪期。密西西比河此时为夏季,故可能出现凌汛。
考点: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图的判断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晨昏线图的判断和时间计算方法,难度较高。但前两题的考查内容有点重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
2014年6月9日,中国海军首次派出包括驱逐舰、护卫舰及医疗船等在内的海军舰队参加环太平洋军事演习,舰队途经关岛于夏威夷当地时间(区时)6月24日9时抵达珍珠港,又经数月航行后,其中的医疗船于9月29日驶回舟山。下图为医疗船航行路线示意图。
(1)计算舰队抵达夏威夷珍珠港时的北京时间。(1分)
(2)描述舰船由舟山驶往关岛期内,船员感受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分)
(3)船队自关岛驶向珍珠港的途中,船员依据船上指示的北京时间观测到日出越来越早,试分析其原因。(2分)
(4)医疗船于当地时间8月4日驶离珍珠港,当地时间9月11日抵达莫尔兹比港,描述这段时期珍珠港和莫尔兹比港两地昼长变化的差异。(3分)
(5)我国海军正在走信息化强军之路,分别例举“3S”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此次军演中的应用。(3分)
参考答案:
(1)25日3时(1分)
(2)先逐渐增大;至最大90度;后逐渐减小。(3分)
(3)船向偏东方向行驶,与自转方向一致,东边时刻早;同时向偏北(较高纬度)方向行驶,夏半年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2分)
(4)珍珠港白昼渐变短;莫尔兹比港白昼渐变长;珍珠港比莫尔兹比港的昼长变化幅度大(3分)
(5)全球定位系统(GPS)对舰船进行实时定位、导航;
地理信息技术(GIS)可应用于航行过程中地理环境的查询、空间分析等;
遥感技术(RS)可对行驶海区的灾害性天气进行实时监测。(3分)
本题解析:
(1)读图,珍珠港位于西10区,当地时间6月24日9时。北京时间是东8区区时,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是25日3时。
(2)航行时间是6月9日到6月24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航行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北移,后南移。舰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先减小,后增大。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先逐渐增大,至最大90度,后逐渐减小。
(3)根据图中箭头方向,船向偏东方向行驶,与自转方向一致,东边时刻比西边早。同时船向偏北方向行驶,纬度略升高。夏半年,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日出越早。
(4)自8月4日到9月11日,太阳直射点持续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不断缩短,所以珍珠港白昼渐变短。南半球白昼时间增长,所以莫尔兹比港白昼渐变长。读图可以看到,珍珠港比莫尔兹比港的纬度较高,所以昼长变化幅度大。
(5)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舰船进行实时定位、导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对航行过程中地理环境进行查询、空间分析等。利用遥感技术(RS)对行驶海区的灾害性天气进行实时监测。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区时计算,日出日落时间,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