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6:29:00
1、单选题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完成(1)~(3)题。?
(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
[?]
A.原料产地
B.销售市场
C.能源基地
D.研发基地
(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
A.河南省
B.山东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参考答案:(1)A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表2为“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
| 资源类型 | 主要省区 | GDP平均增速比全国平均少(%) | 平均资源丰度比全国平均多(%) |
| 耕地资源 | 黑龙江、吉林、宁夏、云南、西藏、甘肃、青海 | 0.56 | 66.24 |
| 矿产资源 | 辽宁、四川、湖北、山西、云南、安徽、贵州、湖南、江西 | 0.02 | 4 |
| 能源资源 | 山西、云南、四川、陕西、贵州、西藏 | 0.11 | 5.68 |
| 森林资源 | 西藏、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 | 0.27 | 1496.59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对照表中主要省区,可知四大资源丰度都高于全国平均值,GDP增速却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是云南省,黑龙江省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丰度没有高于全国平均值,四川省的耕地资源丰度没有高于全国平均值,西藏自治区的矿产资源丰度没有高于全国平均值。
小题2:表中数据反应,森林资源平均丰度比全国平均多1496.59%,远高于其它资源平均丰度比全国平均多的比重,但GDP平均增速比全国平均少,则可知对经济发展的“诅咒”最明显的资源是森林资源。
小题3:根据表中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的主要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省区,但都不分布在东南地区,可知我国“资源诅咒”最不明显的区域是东南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人们称作“限塑令”),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禁止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限塑令”的实施,可直接减轻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噪声污染
D.固体垃圾污染
小题2:保护地球环境、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为此,我们应提倡
A.使用有氟冰箱
B.自备购物布袋
C.常用一次性木筷
D.互赠纸质贺卡
小题3: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举手之劳可以做的有
①用淘米水浇花
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③用洗衣服的水冲厕
④使用一次性餐具
⑤大量互赠明信片贺卡
⑥分类投放垃圾
⑦用塑料袋购物
⑧使用节能灯
A.①③④⑥⑧
B.②③⑤⑥⑧
C.①②③⑥⑦
D.①②③⑥⑧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小题1:塑料袋的使用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小题2:自备购物布袋,可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利于保护环境。
小题3:④使用一次性餐具既造成浪费,又产生大量“白色垃圾”;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错误;⑤大量互赠贺卡,破坏森林资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⑦用塑料袋购物,加剧固体废弃物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兰渝铁路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干线,是继青藏铁路后西部地区的又一条国土开发性主干线。读兰渝铁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关于兰渝铁路沿线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2.以下关于建设兰渝铁路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穿越我国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B.跨越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C.年降水量小于800 mm,植被以森林为主
D.跨越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E.使西北和华中地区铁路布局更加合理
F.促进南允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G.缓解陇海、宝成等铁路的运输压力
H.重庆将成为川黔、湘黔、兰渝等铁路的交汇点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交通线建设。
1.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兰州在黄河谷地,故选D项。
2.兰渝铁路连接西北和西南,故对华中地区的铁路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该铁线建设利于促进南允的经济发展,但不一定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B错误;湘黔线在长江以南,不可有与其他铁路在重庆交会,D错误。该铁路线建成后方便了从兰州到重庆的交通,而不必绕道陇海线、宝成线等,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我国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甲、乙两图及其中的古诗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2.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甲~山高水阔,常绿阔叶林茂密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
B.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
C.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乙~一种喀斯特地貌
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乙~水乡江南,丘陵广布
E.海陆位置不同
F.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G.海拔高度不同
H.人类活动不同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甲图中的“叶正稀”反映的是落叶林景观区,“一行飞”指的应是北雁南飞,没有常绿阔叶林,乙图也显示不出位于河口地带的景观特征,A错。甲图反映的是秋天叶落时节 的景象,不会有春寒料峭的感觉,乙图是桂林山水,“兴安水最清”说明水流清澈,水土流失少,B错。同样,甲图也不是春深时节,D错。甲图正好是秋季叶落,北雁南飞时节,乙图喀斯特地貌区,山明水秀,如诗如画,C对。
2.甲地区域特征反映的是气候变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因素,温带地区,秋季来临,叶落草枯,候鸟南迁。乙地区域特征反映的是地质作用,水文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质作用因素,在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喀斯特地区,以石灰岩为主,易被水溶蚀,形成独特的山水景观,所以B对。海陆位置、海拔高度、人类活动都可能影响到区域的自然特征,但不是主要因素,是重要影响因素。所以A、C、D错。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及成因。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