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6:25:53
1、单选题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1一13题。
小题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
C.风力侵蚀强烈,形成风蚀洼地
D.农牧业活动较多,地表植被破坏
小题2:在乙地区,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迹象的是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小题3: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组题以人类活动为切入点,考查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荒漠化。甲地有水井,牲畜饮水和农牧业过度用水导致植被死亡,土地沙化。
小题2:绿洲萎缩说明气候干燥、蒸发作用强烈,土壤盐碱化。
小题3:贫困迫使旱地居民无可选择地以牺牲长远利益来争取短期的生存,尽可能地开发现有的极少资源。因此,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显示某年湖北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读图,回答第1—2题。

[? ]
[? ]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甲、乙两图,回答18-20题。
小题1:甲、乙两湖所处的典型植被分别是 (? )
①温带荒漠?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③热带荒漠?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④①
小题2:造成两湖泊面积在缩小的人为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湖面积缩小
B.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造成甲湖面积缩小
C.沙漠侵吞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D.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甲湖面积缩小
小题3:近年在乙湖地区实施“退田还湖”工程,已出现的变化是 (? )
①降水明显增加?②蓄洪能力明显提高?
③通航能力明显提高?④生态环境改善,候鸟回归数量明显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断甲为中亚的咸海,周围典型的植被温带荒漠;乙为洞庭湖,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甲湖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导致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小;乙湖主要是人类的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实施“退田还湖”工程可以使蓄洪能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候鸟回归数量明显增加。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