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6:23:50
1、综合题 (16分)阅读浙江省北部平原S市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表示S市三类产业比重变化
材料二 下表是S市 主要产品出口状况(单位:万美元)
材料三 开放经济条件下单个企业与企业集群产品价格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分析改革开放以来S市三个产业的变化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S市产品出口情况的总体特点。(4分)
(3)S市在新城区专门开辟了一个工业区,把分散在各乡镇的企业集中起来,根据图乙及相关知识,简述其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6分)(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分),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2分),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分)。
(2)各类产品的出口均不断递增(2分),但内部结构仍不平衡(2分)。
(3)产业的集聚可以发挥集群优势:共享基础设施;便于管理(或降低管理费用);便于信息、技术交流;节省运输费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本题解析:
(1)读图,结合图例分析,图中显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呈减少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但始终占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基本是在增长,所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读材料二表格,可以看到各类产品的出口均不断递增,出口产品以工业制品为主,但高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较小,说明产业内部结构仍不平衡。
(3)读图乙分析,以前的单个企业生产、销售、信息、技术等都要独立去完成,在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投入成本多,不利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产业的集聚可以发挥集群优势,共享基础设施,便于管理,降低管理费用。便于信息、技术交流,节省运输费用,提高保护环境的能力,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近20多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其中工业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此回答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条件是
[? ]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珠江三角洲资金长期积累的结果
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
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
2、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从“三来一补”起来的。“三来一补”是指
[? ]
A.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B.来人指导、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C.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进口贸易
D.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人指导和补偿贸易
参考答案:1、A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完成问题。
1.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积极开发新能源2.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E.露天开采
F.矿区道路的铺设
G.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H.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和读图分析能力。
1.从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始终低于能源消费总量,因而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从国外进口能源,故②错误。
2.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环境污染严重,是山西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 
1、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 ]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稳定性特征
2、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
A、地理位置差异
B、气候、地貌差异
C、人种分布差异
D、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每空填一项):
| ?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戊地 |
| 适宜的农业生产方式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1)B C E A D
(2)乙 丙
(3)营造海防
本题解析: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区域内不同地点自然条件有一定的差异,适于从事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高山地区可发展林木业,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低丘地区发展林果业,沿海滩涂可发展养殖和捕捞业。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