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6:13:28
1、单选题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
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A.滥采矿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过度放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根据图示图中景观为斑点状荒漠化景观,主要位于我国的内蒙古地区,是因为水源地附近过度放牧引起的土地荒漠化。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式。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小题2:河流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小题3: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长期高强度地棉花种植→土地退化
B.矿产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物→酸雨污染
D.氯氟氢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对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的理解。
小题1:矿产资源丰富不属于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
小题2:河流指整个流域应综合开发,河谷是水资源开发,河口不一定是矿产资源丰富地区。故选A项。
小题3: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棉花带,而棉花对地力的消耗较大,所以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会造成土地退化、肥力下降;田纳河流域资源丰富,故开矿过程中,及耕地面积的扩大,使植被破坏严重,结合本地区的地形(多山地、丘陵)、气候(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本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当时该地的工业主要是炼铜,也就 C选项的内容;而氟氯烃化合物大量使用导致的臭氧空洞主要出现在两极和地势较高的地区。故D项不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2题: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田纳西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注重了
A.以畜牧业为主
B.以种植业为主
C.农、林、牧、渔综合发展
D.美化环境,发展旅游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乍得湖是由大陆局部凹陷形成的,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曾经与尼日尔河、尼罗河相通,其湖名就是“一片汪洋”的意思。乍得湖面积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与枯水期面积相差一倍。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湖泊平均面积在几十年中减少了90%以上。
材料二 在乍得湖的东北,有一个比它低得多的博得累盆地,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源源不绝地往盆地渗流。
材料三?乍得湖流域图
(1)简述近几十年乍得湖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12分)
(2)判断乍得湖面积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3)乍得湖是一个内陆湖泊,但湖水却为淡水。试分析其为淡水湖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自然原因:湖水外渗;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区域气候变干。人为原因:大量引水灌溉(截留河水);过度放牧、过度垦荒、砍伐森林导致荒漠化(任答4点,共12分)
(2)夏季(6~9月)(2分)。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来源是河水,流域面积广,注入河流多,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量大(言之有理即可,4分)
(3)形成内陆湖的时间不长,湖泊中积累的盐分不多;大量河水注入,起到稀释作用;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向外渗流,带走很多盐分(任答2点,8分)
本题解析:
(1)此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原因综合分析通常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或人为原因)两方面来分析。乍得湖地处非洲撒哈拉沙漠南侧的热带草原区,由于气候干旱,湖水外渗,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使区域气候变干,使湖泊面积减少。加上湖区附近农业生产,尤其是上游大量引水,截留河水,使湖泊来水减少;该地为热带稀疏草原区,过度放牧、过度垦荒、砍伐森林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
(2)乍得湖地处北半球的热带草原区,夏季(6~9月)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量大,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来源是河水,流域面积广,注入河流多,故面积最大为夏季。
(3)乍得湖形成内陆湖的时间不长,湖泊中积累的盐分不多,且有大量河水注入,起到稀释作用,还有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向外渗流,带走很多盐分,因而乍得湖虽是一个内陆湖泊,但湖水却为淡水。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