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6-29 16:10: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28分)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北部的亚马孙平原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但能源矿产不多。根据巴西及周边区域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1)巴西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是我国重要的铁矿供应国。从巴西把铁矿运至中国,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______,在运输过程中,可用于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4分)
(2)巴西的首都原在里约热内卢,1956年巴西决定将首都迁至中部高原上的巴西利亚。巴西利亚四季如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4分)
(3)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世界最大的自然原因。(8分)
(4)据报道,近年来亚马孙平原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6分)
(5)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海运,GPS(每空2分)
(2)地处热带(纬度低),海拨高(每空2分)
(3)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面积大)(2分),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2分),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2分);地势西高东低,受东面暖流影响较大。(2分)
(4)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的能力下降等。(6分)
(5)盛产甘蔗,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乙醇使用量大,市场需求量大(6分)


本题解析:
(1)从巴西把铁矿运至中国,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海运运量大,适合长距离运输,不急需的物品运输,运费低。全球定位系统GPS可提供定位导航功能,可在交通中应用。
(2)巴西高原地处热带,纬度低,是热带草原气候,高原地形海拔高,温度相对低,四季如春。
(3)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面积大),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东临大西洋,整个平原呈口袋状迎接大西洋水汽,海洋水汽可以长驱内陆,并在西部安第斯山形成丰富地形雨 来自海洋的湿润东北 东南信风带来丰富降水;地势西高东低,南赤道暖流经过,暖流经过的地区增温增湿,降水较多。
(4)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带,有“地球之肺”之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全球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消减污染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区域非法牧场扩张使得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雨林区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的能力下降等。
(5)巴西盛产甘蔗,制造乙醇的原料丰富;本国石油等常规资源短缺;乙醇使用量大,市场需求量大。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规划至2020年上海建设用围海规模控制在2300公顷以内。2013年9月 29 日 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 78平方公里,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下图为长江入海口及上海市区分布图。

(1)图中甲岛定位为“生态岛”,指出形成该岛的主要外力作用及该岛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6分)
(2)你是否赞成上海市扩大填海造陆的面积?并说明理由。(8分)
(3)简述上海白由贸易实验区发展过程中的区位优势。(8分)


参考答案:
(1)流水沉积作用。(2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或出口创汇农业、乳畜业)。(4分)(例举一种即得4分。若说出鲜花、乳牛、蔬菜等农产品,给2分)
(2)赞成。(2分)近岸水域较浅,工程量相对较小;填海造陆可缓解上海用地紧张状况;上海市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水平高等。(答对1点得3分,对两点得6分)
(反对。(2分)填海造陆会导致近海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锐减;加剧近岸水域环境污染;改变原始岸滩地貌,加剧海洋灾害破坏程度。)(答对1点得3分,对两点得6分)
(3)位于长江口沿岸,地理位置优越;国家政策支持;以上海市为依托,经济和科技水平高;海陆交通便利;对放开放程度高等。(答对1点得2分,对4点得8分)


本题解析:
(1)图中甲岛是崇明岛,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产物;长江入海口,由于比降减小,流速变缓等原因,长江所挟大量泥于此逐渐沉积,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崇明岛地处上海市郊,远离城市中心,在城市郊区地带,交通便利,应发展商品率高的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出口创汇农业、乳畜业、鲜花、乳牛、蔬菜等种植业。
(2)这是一个双向问答题。
若赞成。主要是上海地处长三角,地形平坦,近岸水域较浅,工程量相对较小;填海造陆可缓解上海用地紧张状况;上海市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水平高,填海造陆技术条件好。
若反对。主要是填海造陆会导致近海水域面积减少,近海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锐减;加剧近岸水域环境污染;改变原始岸滩地貌,加剧海洋灾害破坏程度。
(3)上海位于长江口沿岸,临东海,在我国大陆沿海航线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国家政策的支持,给予更好的优惠条件;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以上海市为依托,经济和科技水平高,科技、金融吸引力大;海陆空交通便利,是我国东部的交通中心;对放开放程度高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多选题  读下图,回答各题。?
1.图例甲、乙代表的粮食作物应是2.立足本地资源,该地区应建立的工业部门有
A.甲—小麦
B.乙—玉米
C.甲—高粱
D.乙—水稻
E.化学工业
F.纺织工业
G.石油工业
H.钢铁工业


参考答案:1. AD
2. A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图示为我国江苏省,甲主要分布于江苏省的北部,位于华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小麦,而乙主要分布于江苏省南部,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2.结合图示,该地区有丰富的海盐资源,故适宜发展化学工业;本地盛产棉花和桑蚕,故适宜发展纺织工业。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武广客运专线为中国的新建高速铁路工程之一,位于湖北、湖南和广东境内,是中国目前最长的铁路客运专线。全线全长约1068.8公里,途经200多座隧道。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最高时速394公里/小时,投资总额1166亿元人民币。客运专线的目的是为了缓解京广线的巨大客运压力。专线建成后,武汉到广州的时间由原来的11小时缩短到3小时,长沙到广州的时间由8小时缩短到2小时。
材料二:武广高铁线路图
材料三:图中甲和长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
材料四:现在农民工正从以前劳动力外出“独闯”,逐渐演变成现在夫妻二人同时外出务工以及携子女外出流动的形式,农民工“家庭化”的趋势明显。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在珠江三角洲务工的农民工纷纷回乡就业。
(1)武广高铁郴州至韶关段经过的地形单元是_____________,地质历史时期该处曾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区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形成和发展共同的区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年春节后,珠江三角洲“用工荒”更为突出,据媒体报道,广东用工缺口200万。从地理学角度分析2010年春节后“用工”紧缺加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和长沙两城市纬度相差不大,但气候却有一定的差异;分析两地的气候差异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南岭;有色金属
(2)位于平原或河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多河流,水资源丰富;农业历史悠久,较发达;水陆交通便利;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政府支持。
(3)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珠江三角洲的加工定单增加,用工需求扩大;中西部经济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就近务工,生活成本低;新一代农民工“家庭化” 趋势明显,使得劳动力成本增加。
(4)差异:长沙全年降水量比甲多,长沙城一月均温比甲要低。原因:长沙城离海洋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量较多。甲更靠近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量较少。甲位于四川盆地,由于北部秦岭、大巴山的阻挡,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对甲影响较小,气候比较温暖。长沙城位于平原,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对长沙影响较大,气温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甲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乙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1)读甲、乙两图,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
? 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2)答案一:
? 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答案二:
? 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