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9 16:02: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区域的开放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区域的开放性特征,便于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落后地区提高资金、技术和人才;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发展地区提高资源、劳动力等。图示产业部门由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最典型。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根据以下材料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

材料二?冬天漫漫,春天还远。图示中A地区位于世界两大裂谷带之一的攀西大裂谷上,却冬天胜似春天,被称为四川的“三亚”,它就是攀枝花。这里有富甲天下的矿产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而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冬日三绝”,即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生长时间最快的密集鲜花和罕见的温泉。?
(1)简要分析图中等温线的大致分布特点及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该地拥有“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的原因。
?
?(4分)
(3)简要评价A地开发水电的条件。
?
?(5分)


参考答案:(1) 等温线分布特点:总体上自南向北温度递减;等温线比较弯曲或局部闭合。(2分)原因:纬度因素;地形复杂或多山地、高原,地表崎岖。(2分)
(2)该地位于河谷的背风坡、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故阳光充足;(2分)
由于太阳辐射强或阳光充足,河谷地区冬季风难以进入,所以温暖。 (2分)
(3)有利条件:地处长江上游,落差大,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2分)长江流域能源需求量大;当地矿产资源丰富,能源需求量大;( 任答其中1点得1分);不利条件:地形复杂,多地质灾害;交通相对落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技术短缺。(任答2点得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西南地区的区域综合分析。
(1)图示从整体上看等温线的高低分布。主要是受纬度和地形因素的综合影响。
(2)主要从该地区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角度分析。注意背风坡的位置,和北部山地对冬季风的阻挡,故光照较强,冬季温度较高。
(3)开发水电的条件主要分析水能资源丰富(河流流量和落差)、当地的能源需求量及市场距离、基础设施、地形地质条件等。注意评价资源的开发条件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1)简述30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线路。(6分)
(2)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具有哪些区位优势。(8分)
(3)目前,西部地区将逐步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上部分产业的转移。试简要分析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海外产业转移,最初多集中在珠三角区域(2分);随着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兴起,(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开始向这些地方转移(2分);(随着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面成本的上升与环境的恶化),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源性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2分)。(或答:大致形成国际产业向我国沿海经济圈转移,沿海经济圈向中西部转移的局面)。
小题2:临海(地处沿海)(2分);历史上著名的对外开放地区(2分);临近港澳(2分);著名的侨乡,利于吸引境外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2分);国家政策优势(2分)。(每点2分,但总分不超过8分)
小题3:促进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2分);加快工业化(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和城市化进程(2分);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2分);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分)。(有利影响4分,不利影响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直接结合图例,注意先后顺序分析即可。
小题2: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价)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历史条件)等因素分析,注意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
小题3: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迁入地)的影响主要从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并能调用课本产业转移、区位影响等相关内容分析。注意分析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人口密度图,回答问题。

小题1:从图中可归纳出该区域人口分布特点
A.沿海地区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B.平原地区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C.低纬度地区人口稠密,高纬度地区人口稀少
D.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小题2:甲地区人口稠密,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平坦,气候湿润
②农牧过度带,商业活动频繁
③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④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知该地位于我国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从图中人口密度可知,平原地区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小题2:甲位于我国的成都平原,其人口稠密主要是自然条件优越,加之历史悠久,但并非黑土广布,也不是农牧过渡带,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问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图3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完成下题。

1.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


参考答案:
1.A
2. 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