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九)

时间:2019-06-29 15:59: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小题。

小题1: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A.经度地带性规律
B.纬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小题2:沿箭头b方向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人类活动
D.海拔高度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箭头a方向指示的是自然带南北方向上的变化,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正确答案选B。
小题2:箭头b方向指示的是自然带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水分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正确答案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
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如图1-17)

A、自然带变化规律:由南向北变化(沿纬度变化方向变化)
B、成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导致热量变化,也引起水分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水热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C、分布明显的地区:
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沿某南北向线路(海岸线、经线等)由赤道向两极。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图1-18)

A、自然带变化规律:由东向西变化(沿经度变化方向变化)
B、成因:由于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结果。
C、分布明显的地区:中纬度大陆地区,尤其是亚欧大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题。

小题1: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小题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小题3: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高度低
C.处于阴坡
D.处于背风坡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
小题2: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影响因素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热量因素是主要的。
小题3: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本规律,并掌握影响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自然带分布基本规律的归纳与总结。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示六处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 ]
A.③、④两地
B.①、④两地
C.②、⑤两地
D.①、⑥两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自然地理环境垂直分异规律中,自然带类型最多的山地是
A.滨海地区的高山
B.低纬度地区的高山
C.内陆地区的高山
D.中纬度地区的高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的山脉,垂直自然带的类型越多。所以低纬度地区的高山自然带类型最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按气温垂直分布规律,下图中有永久性冰雪的山峰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永久性冰雪的山峰在夏季时雪线的最低温在0°C以下。根据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A图中0米为15°C,到顶部2500米处刚好是0°C;B图中0米为12°C,0°C的高度在2000米,2000米以上为永久性冰雪的山峰。因为C、D为冬季,情况不好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