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5:59:23
1、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小题。
小题1: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A.经度地带性规律
B.纬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小题2:沿箭头b方向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人类活动
D.海拔高度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箭头a方向指示的是自然带南北方向上的变化,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正确答案选B。
小题2:箭头b方向指示的是自然带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水分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正确答案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
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如图1-17)
A、自然带变化规律:由南向北变化(沿纬度变化方向变化)
B、成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导致热量变化,也引起水分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水热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C、分布明显的地区:
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沿某南北向线路(海岸线、经线等)由赤道向两极。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图1-18)
A、自然带变化规律:由东向西变化(沿经度变化方向变化)
B、成因:由于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结果。
C、分布明显的地区:中纬度大陆地区,尤其是亚欧大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题。
小题1: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小题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小题3: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高度低
C.处于阴坡
D.处于背风坡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
小题2: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影响因素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热量因素是主要的。
小题3: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本规律,并掌握影响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自然带分布基本规律的归纳与总结。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示六处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 ]
A.③、④两地
B.①、④两地
C.②、⑤两地
D.①、⑥两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自然地理环境垂直分异规律中,自然带类型最多的山地是
A.滨海地区的高山
B.低纬度地区的高山
C.内陆地区的高山
D.中纬度地区的高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的山脉,垂直自然带的类型越多。所以低纬度地区的高山自然带类型最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按气温垂直分布规律,下图中有永久性冰雪的山峰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永久性冰雪的山峰在夏季时雪线的最低温在0°C以下。根据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A图中0米为15°C,到顶部2500米处刚好是0°C;B图中0米为12°C,0°C的高度在2000米,2000米以上为永久性冰雪的山峰。因为C、D为冬季,情况不好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