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5:56:35
1、单选题 左图为甲、乙、丙三地等高旗杆正午影子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右图为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图中节气为北半球节气),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左图中甲、乙、丙三地地理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2.右图中四条曲线能够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A.甲、乙两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B.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
C.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甲地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第一步:根据图中信息确定甲、乙、丙三地的纬度位置。甲地从6月22日到12月22日,影子始终朝北,且影子越来越长,说明甲地在北回归线以北;乙地情况是:6月22日到9月23日中间(大概8月8日左右)影子长度为0,说明太阳直射乙地,8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所以乙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丙地情况是:12月22日影子长度为0,说明这天太阳直射丙地,12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丙地就位于南回归线。第二步:分析选项。A选项,甲地在北回归线以北,没有太阳直射现象,该选项错误;B选项,在赤道和极圈之间,纬度越高的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就越大,三地相比,甲地纬度最高,所以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应是甲地;C选项,从纬度数值看,甲地纬度最大,乙地纬度最小,自转线速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 ,该选项正确; D选项,纬度越低,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很明显,乙地纬度最低,所以,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乙地,该选项错误。
2.上题中已经分析出了:乙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而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即每年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左图可知,乙地6月22日(夏至日)过后一个半月(8月8日左右)有一次直射(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右图中四条曲线显示每年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且6月22日(夏至日)过后一个半月(8月8日左右)有一次直射的只有③曲线,所以C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西北地区不同季节日照时数图,回答问题。
1.a、b、c、d对应的季节分别是2.不同季节日照时数均呈“两边少中间多”的格局,影响因素主要是
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B.秋季、夏季、春季、冬季
C.秋季、夏季、冬季、春季
D.春季、秋季、夏季、冬季
E.海陆位置
F.昼长
G.地形
H.云量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1.一般太阳光照是夏季强烈,冬季光照较弱;所以b—夏季,d—冬季;排除C、D。秋季西北季风增强,在西北季风的影响下,从大西洋及北冰洋带来一定的降水,所以日照相对较少。选择A项。
2.本题考查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一是日照强度,一是日照时间。由于是共同的影响因素。所以是云量多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明显;云量少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选择D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图示意北半球某城市7月某日22时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M、P两点的温差可能为
A.4℃
B.3℃
C.2℃
D.1℃
【小题2】观测发现,图中A地温度比周围低,其原因可能是
A.有东西走向的河流
B.有南北走向的河流
C.市区内的
水域
D.市区内的地势低洼地
【小题3】图中M、、N两地上空东侧空气运动的方向为
A.东南风、西南风
B.南风、北风
C.南风、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右图为“某岛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 )
A.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周转
B.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
C.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
D.地形平坦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降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岛位于西太平洋,位于东北信风带,所以在①处可以避风。其余几个地方没有这个条件。
【小题2】有图可以得出⑤地形平坦,这样它有利于飞机的起降。
考点:本题考查交通区位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2.图中陡崖M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3.如陡崖M在甲村正北方,则可知乙村旁的河流大致流向是4.在N点
A.丘陵
B.山地
C.低缓高原
D.平原
E.250米
F.190米
G.255米
H.220米
I.由西北向东南
G.由西向东
由东南向西北
由东向西
能同时观察到甲、乙两村
能看到甲村,无法看到乙村
能看到乙村,无法看到甲村
两村都无法看到
参考答案:1. A
2. B
3. C
4.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1.读图中的等高线可知,该地区的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地形类型是丘陵。
2.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陡崖M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叠,设陡崖M的相对高度为h,则(3-1)×50≤h<(3+1)×50,100(米)≤h<200(米),B项符合。也可以由陡崖底部海拔在150~200米之间,陡崖顶部海拔在300~350米之间,推知B项正确。
3.根据“陡崖M在甲村正北方”,确定图中的方向,可判断出图中乙村旁的河流大致流向是由东南向西北流。
4.山峰、山脊或凸出的山坡往往会阻挡视线。N点与甲村之间有一山脊阻挡,在N点无法看到甲村;N点与乙村之间无障碍物阻挡,在N点能够看到乙村。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