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卷《宇宙中的地球》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9 15:56: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关于莫霍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地面以下2900千米深处
B.是美国人发现的
C.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莫霍界面距离地表平均深度33Km,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是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的;在莫霍界面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故选C。
考点:莫霍界面
点评:本题考查莫霍界面的位置、发现人和波速变化,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有关莫霍界面的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该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问题。
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8日4时
E.安大略湖畔(78°W)夕阳西下
F.几内亚湾(3°E)沿岸烈日当空
G.澳大利亚(150°E)东海岸夜幕深沉
H.泰晤士河畔(0°)曙光初现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和时间问题的综合分析。
1.根据日期分界线为0时或180°经线,故判断图示与经线重合的虚线表示日期分界线;而另一条为晨昏线,图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应为6点或18点,故判断日期分界线不可能为0时,必定为180°经线,根据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判断图示日界线以西为8日,以东为7日,且此时公转速度较慢,说明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北极附近应出现极昼,故图示晨昏线以西为夜半球,以东为昼半球,故图示部分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为6时,故计算甲地时间为8日8时。
2.则180°经线的时间为8日10时,则计算78°W时间约8日17时,故夕阳西下,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2013年4月20日早晨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据此回答题
1.以下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2.当此次地震发生时,下列地理现象符合的是
A.我国地震灾害频繁,原因是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
B.地震发生时,位于震区屋内的人们一般会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若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此时震中附近海域船上的人会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D.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逃生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
E.当地时间为4月20日6时54分
F.当天四川昼短夜长
G.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H.全球风带气压带位置偏南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横波只能通过固态。故若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此时震中附近海域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摇晃,错误的是C。
2.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4月20日早晨8时02分,当地经度为103°E,根据东加西减,可以算出当地时间为4月20日6时54分。当天四川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动;全球风带气压带位置偏北。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震和地方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地震波和地方时的计算掌握情况。注意区分纵波和横波,地方时和区时。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科考队到达了海拔4093米的南极冰盖的最高点(80°22′0″S、77°21′11″E),回答下题:1.中国科学家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时,当地的区时是2.考察队员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插上五星红旗,红旗向
A.3时16分
B.0时16分
C.23时16分
D.3时0分
E.东南方向飘动
F.东北方向飘动
G.西南方向飘动
H.西北方向飘动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根据77°21′11″E为东五区,东五区比东八区晚3个小时,所以当地的区时是1月18日3时16分-3小时=0时16分。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南极附近为极地东风带,为东南风,红旗飘向西北方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表示6月22日四地昼长时数和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注有明显错误的一地是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E.①②两地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间隔相同
F.除标注错误的一地外,其余三地一年之中均有太阳直射的机会
G.除图所示以外,其余时间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小于①地
H.每年大约有9个月时间③地的昼长大于夜长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地白昼长短除③④地外有明显差异,说明太阳不是直射在赤道,直射点的昼长应大于12小时,④地画错,D对。
2.依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26′N,①②正午太阳高度约为52°,计算可得①②当地的地理纬度分别为61°26′N或14°34′S,③正午太阳高度约为67°,计算可得③纬度约为46°26′N。可知BC错;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说明两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间隔相同,A对;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每年大约有9个月时间昼长大于夜长”,D错。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应用、白昼长短分布。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