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5:55:33
1、单选题 北京时间6时40分,在南半球轮船上的船员看见太阳从东南方的海面升起。据此
完成小题。这段时间内,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若图示刚好为西半球,则判读M所在经线为160°E,N所在经线为20°W,而也是夜半球,则判断M点所在经线为昏线,N点所在经线为晨线,即160°E为18时;20°W为6时。此时180°经线的时间为19时20分,0时所在经线为110°W,故从110°W向东到180°跨经度290°范围为新的一天,故约占全球的4/5。
小题2:圆上太阳高度角为0°,圆内太阳高度大于0°,则判断图示范围为昼半球,P地的地方时为零时、Q地的地方时为12时,说明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PQ不是极点;图示M、N为晨线与昏线的中线,判读位于赤道,赤道上日出始终为6时,C正确。P点不是北极点,故XY所在纬线可能不是45°纬线,D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晨昏线分布与经线、纬线的关系,并进一步计算时间。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1.若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代表“重熔再生”作用,则①、②分别表示2.若该图是水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大气圈,则箭头①、②分别表示
A.岩浆岩、变质岩
B.岩浆、岩浆岩
C.变质岩、沉积岩
D.岩石、岩浆岩
E.降水、径流
F.海水蒸发、降水
G.大气降水、蒸发
H.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若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代表“重熔再生”作用,则①为任何一类岩石,②为岩石重熔再生后产生的岩浆岩。
2.若该图是水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大气圈,则箭头①表示蒸发、②表示降水。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与水循环环节即可作答。另外本题也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有关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上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B.正午太阳高度就季节变化而言,赤道以北的纬度,每年6月22日前后达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达最小值
C.正午太阳高度就纬度分布而言,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D.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同一条纬线上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正午太阳高度就季节变化而言,赤道以北的纬度,每年12月22日前后达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就纬度分布而言,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
点评:本题难度居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与季节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如下图):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当黄赤交角减小到20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地区面积增大 寒带地区面积减小
B.热带地区面积减小 寒带面积增大
C.热带地区面积减小 寒带地区面积减小
D.热带地区面积不变 寒带面积不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与五带的关系,由于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相等,与极圈互余。故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度数变小,则热带变小;极圈度数变大,则寒带范围变小。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