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5:43:23
1、单选题 读板块示意图,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与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图示①②③为南极洲板块与周边板块的边界,为生长边界,而④为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回答第1-2题。
(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⑤ D. ⑤⑥
(2)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1)甲地为峰林,属于石灰岩地区,同类景观多出现在云南和广西地区。
(2)甲地为峰林,乙处为河谷,乙处为外力侵蚀作用最强烈,丙处坡度大易发生滑坡现象,丁处是典型的向斜山。
【91考试网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貌和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花岗岩是岩浆岩侵入地壳形成的;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图中n和n+4为两个不同纬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温线的温度①<②
B.甲地受洋流影响,降温减湿
C.受乙系统影响甲地吹偏北风
D.河口处右岸堆积作用明显
小题2:有关该河流水文特征和开发利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河流的含沙量比B处大
B.A处在开发中易产生水污染问题
C.B处因流速慢常形成冲积扇
D.B处以下河段适宜发展航运和灌溉
参考答案:
小题1:D ?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n和n+4为两个不同纬度,可知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等温线的温度①>②。箭头表示洋流,则该地区地处大陆的东岸、大洋的西部,南半球中低纬大洋西部为自北向南流的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作用。乙处是低压中心,形成气旋,甲地处于南半球气旋的西侧,吹西南风。南半球河流左岸侵蚀,右岸以泥沙以堆积为主。
小题2:河流A地处上游地区源头地区,含沙量小,水源清洁,水质好,无污染,但水量小,水流急,以侵蚀为主,多见峡谷、瀑布。河流B地处于中下游地区,中上游带来的泥沙多在此沉积,故以流水沉积为主,多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B地并不位于河流的出山口附近,因此不易形成冲积扇。由于B处以下河段流经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缓,适宜发展航运和灌溉。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4分)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和 。(4分)
(2)甲地地形是 ,(2分)其形成原因是 。(4分)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4分)
(4)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 循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图中数字表示),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 环节(用数字表示)。(8分)
(5)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丁、甲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2分)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6) 右图为甲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下列正确的是( )(2分)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参考答案:
(1)断层 背斜(4分)
(2)山地(2分)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遭受侵蚀(4分)
(3)冲积扇(2分) 流水沉积(2分)
(4)海陆间循环(2分) 陆地内循环(2分) ④(2分) ②(2分)
(5) A (2分)
(6) C (2分)
本题解析:
(1)乙为断层;丁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
(2)甲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貌上成山;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遭受侵蚀。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冲积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的沉积作用。
(4)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陆地内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对应的是④;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②(水汽输送)。
(5)丁为背斜,是良好的油气储存构造;甲为向斜,是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构造。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丁、甲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6)由基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温带;同一种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可以判断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雪线南坡低于北坡,主要因为南坡为迎风坡。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水循环、自然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水循环、自然带等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性比较强。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