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5:40:35
1、单选题 该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时间长度T为
A.1太阳日
B.1恒星日
C.1回归年
D.1恒星年
小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0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3月14日上午闭幕。大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
A.①点附近
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
D.④点附近
小题3:大会期间,我国昼夜情况
A.昼越来越长
B.夜越来越长
C.昼夜平分
D.昼长大于夜长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小题1:图示T表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1个回归年。
小题2:3月5日---14日,位于春分日之前,故位于①位置。
小题3:大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我国昼长越短,而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我国昼逐渐变长。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下题。
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A.30° 1月
B.60° 7月
C.60° 1月
D.30° 7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和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地球自转速度的规律是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为1670km/h,两极最小速度为零,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是835km/h。通过图甲可知M点的自转速度是835km/h得出M处纬度应为60°。地球公转速度规律为:每年一月初在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每年七月初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通过图乙可知N点公转速度最慢得出N点应位于远日点,对应时间为7月初。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本题通过地理图像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规律,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地理图像的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如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像最能反映出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小题2: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0:00位于图中的★位置, 那么, 10天后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
A.19时20分40秒
B.20时39分20秒
C.20时3分56秒
D.19时56分4秒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小题1: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都反映地球的自转。
小题2:以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即每天提前3分56秒到达同一位置,故10天后需提早39分20秒。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天宫一号”发射时,淮安的昼夜长短说法正确的是
A.昼长于夜,此后昼渐长
B.昼长于夜,此后夜渐长
C.夜长于昼,此后昼渐长
D.夜长于昼,此后夜渐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此时刚过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夜长于昼,此后夜渐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将昼夜长短的变化寓以情景题中考查,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点即可轻松作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太阳直射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之间的规律。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我国石家庄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在图示日期段,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B.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减小
C.石家庄经历了一次冷锋过境
D.湄公河流量接近全年最大
小题2:该时段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日期是
A.8、9
B.10、11
C.13、14
D.15、16
小题3:下面最能反映该市该时段气压变化过程的曲线是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昼长接近12小时,且昼变长,可判断为3月份,不位于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增大;此月份,湄公河流域降水较少,河流的流量较小;而气温经历了下降再上升的过程,所以该时段经历了一次冷锋过境的过程。故选C。
小题2:图中10、11日的气温下降幅度大,应是冷锋过境时,最有可能形成降水。故选B。
小题3:冷锋过境时及过境后,气压上升,对比四副图,图B表示气压上升。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