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5:40:35
1、单选题 读下图(分别是两条大河河口图)回答下面问题。
小题1:.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小题2:若在甲、乙、丙、丁四地建设港口,最适合的地点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图中甲乙两地在北半球,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水向南偏,北岸沉积严重,小岛应先于乙岸相连;丙丁在南半球,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水向左偏,对丁岸冲刷严重,而丙岸沉积较多,应最终和小岛相连,故选B。
小题2:港口应该建设在水深的位置,甲丁受河水侵蚀较多,河水较深,适合建港口,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线速度:P=Q=M=O>N
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C.MO 为昏线
D.NO 为昏线
小题2: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Q 点的地方时为17时
B.N点地方时为6时
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
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小题3:这一天,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P、Q昼长相等
B.M昼夜等长
C.非洲好望角阴雨连绵
D.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结合读图可知P、Q、M、N在同一纬线上,线速度应当相等,故A错误;仔细读图,由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可知该图中心为南极点,在南半球河流左岸侵蚀严重,故B错误,因为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日期界线有180度经线和0时经线,过P点的经线与图中晨昏线MON垂直,故应当为0时经线,所以MPN一侧为夜半球,MO 为昏线,故答案C正确。
小题2:由图可知过P点的经线和过Q点的经线是日期界线,因为过P点的经线与图中晨昏线MON垂直,故应当为0时经线,所以过Q点的经线应为180°经线,Q 点的地方时为0(或24)﹣120°÷15°=16时,故A错误,从P点至N点的经度差大于90°,故N点地方时大于0(或24)+90°÷15°时,即大于6时,故B错误;因为向东越过180°经线日期要减去1天,所以当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6日,故C错误,此时180°经线为16时,再过8小时为24时(或者0时),与0时经线重合,故答案D正确。
小题3:因为MON表示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由上两题分析已知过P点的经线为0时经线,即夜半球的中间经线,所以弧MPN是夜弧,弧MQN是昼弧,由图明显可以看出弧MPN的长度大于弧MQN的长度,即M地昼长小于夜长,故答案选择B。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若不考虑地形和天气,甲地比乙地(O?,60?E)总是先看到日出,△T表示某日甲地与乙地日出的时间差。下图示意△T的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是
A.a
B.b
C.c
D.d
小题2:甲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30?N,90?E
B.30?S,45?E
C.20?N,75?E
D.20?S,30?E
小题3:与乙地相比,a日甲地
A.早3小时看到日落
B.晚3个小时看到日落
C.早1小时看到日落
D.晚1个小时看到日落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乙地的地理坐标是(O?,60?E),故乙地位于赤道上,而甲地比 乙地总是先看到日出,则甲、乙两地不在同一经线上,则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只能是春、秋二分日。而据图中可知,甲地最多早3小时,最少早1小时,而日出最早a时应为夏至,日出最晚c时应为冬至,则春秋分应位于ac之间,且位于其中间的平分线处,而b恰好位于其平分处,故b处是使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
小题2:由于不考虑地形和天气,甲地比乙地总是先看到日出,则甲地经度较乙地偏东,甲地比乙地日出早最少需1时,最多需3时,而乙地为60?E,则甲地经度范围在75?E到105?E之间, 而B(30?S,45?E)、D(20?S,30?E)不在这一范围之内,C(20?N,75?E)在这一范围的边界上,不在范围之间,故只有A(30?N,90?E)符合题意。
小题3:此题的关键是时间上的早晚是看数值的大小,即21时比20时早1小时。乙地位于赤道上,日出为6时,日落为18时。乙地的经度为60?E,甲地经度为90?E,当乙地日出时,甲地为8时,当乙地日落时,甲地为20时。a日甲地比乙地早3小时日出,故甲地日出时间应为当地3时,而当地正午为12时,故甲地昼长18时,则甲地日落时间为21时,比20时早1时。故a日甲地比乙地早1小时看到日落。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38.2°N、142°E)度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海啸和核电站爆炸,导致14704人遇难 10969人失踪。据此回答题:
小题1:北京(40°N、116°E)和宫城县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 )
A.角速度,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宫城县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宫城县
D.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小题2: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块的消亡边界
C.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小题3:宫城县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点外,处处相等;故北京与宫城的自转角速度相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故北京的自转线速度小于宫城。
小题2:结合世界地图判断,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即消亡边界。
小题3:根据图示的近日点和远日点位置判断,②位于1月初;④位于7月初,则③应表示春分日,①表示秋分日,宫城地震发生于3月11日,最接近③位置。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①掌握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基本规律。②掌握日本的板块位置;③能利用图示的近日点、远日点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并以此推断全年的地球公转位置。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甲、乙、丙三幅图反映了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冬、夏至阳光照射情况,每幅图中都画出了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的阳光,用A或B表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极地地区
B.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C.丙地位于北半球
D.图乙中阳光A表示该地夏至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甲图二至日太阳光分别从南北两侧照射,表明甲房子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赤道附近;乙图二至日太阳光线都从南侧照射,表明乙图房子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同理可知丙房子在南回归线以南。选项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