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5:33:58
1、单选题 读下图“世界一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相部板块运动方向)”。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板块的相对运动,边界处可能形成
A.甲乙之间的裂谷、海洋
B.甲丙之间的海沟、海岭
C.甲丙之间的褶皱山脉、高原
D.甲丁之间的海沟、岛弧
小题2:甲板块
A.参与了地质循环
B.漂浮在莫霍面上
C.周边多地震活动,少岩浆活动
D.以海岸线与其它板块分割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符号判断,甲乙之间是消亡边界,裂谷出现在生长边界,A错。甲丙之间是生长边界,海沟出现在消亡边界,B错。甲丙之间可能出现裂谷、海岭、海洋,不会出现褶皱山脉、高原,C错。甲丁之间是消亡边界,可能形成海沟、岛弧,D对。
小题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地质循环是种类岩石的相互转化,甲板块参与了地质循环,A对。莫霍面以上是地壳,板块是岩石圈的一部分,除了地壳部分,还有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B错。板块周边地震、岩浆活动都较多,C错。板块的分界多是地壳的裂缝分布地带,即地震、火山带做为分界线,不是海岸线,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1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①岩浆侵入、②地壳运动、③外力作用、④火山喷发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
①c处比b处易被侵蚀 ②b处向下钻探可能找到石油
③c处可以挖南北向的地下隧道 ④a处可能为变质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2】图示区域
A.位于北半球
B.自然带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此季节,陆地西部地区温和湿润
D.若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则d处河流三角洲会减缓向海洋延伸的速度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c位于向斜的槽部,岩石坚硬,不易侵蚀,①错;b处是背斜,是地下储油的地质位置,②正确;c是向斜,不适合挖地下隧道,③错;a在花岗岩附近,在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条件可能发生变质作用,④正确。
【小题2】大陆西岸是亚热带常绿林,是介于30º--40º之间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所以位于南半球;根据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是7月的特征,南半球7月是冬季,此时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正确的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结合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2007年1月13日,日本北部的千岛群岛东部海底发生8.3级地震。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图中示意该位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当图中M点地表面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
A.非洲地区为白天
B.欧洲地区为黑夜
C.拉美地区为黑夜
D.南极地区为极昼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和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小题1:根据图示东西半球的板块分布判断,④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小题2:根据图示M点以西为西半球,以东为东半球,判断M点位于20°W,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则非洲、欧洲和拉美都位于白天。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 。
(2)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 、
等环境问题。
(3)A为水循环中的 环节
(4)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 能和 能。
(5)图中河流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若该河(非黄河)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则此时是 季。
参考答案:(1)海陆间循环(2)地面沉降(或地面建筑物倾斜、坍塌)、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 (3)水汽输送 (4)太阳 重力 (5)河水补给地下水 夏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