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5:33:38
1、单选题 2013年1月8日凌晨,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中部东萨马省登陆,它可能成为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遭遇的最强风暴。下图示意台风“海燕”的移动路径(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台风逐步接近东萨马省时,该地风向最可能是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小题2】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直接参与水循环的环节有
①蒸发 ②地表径流 ③水汽输送 ④下渗 ⑤降水 ⑥地下径流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是低压中心。图示区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气旋是逆时针辐合,气旋西侧盛行西北风。当台风逐步接近东萨马省时,该地位于台风西侧,风向最可能是西北风,A对。
【小题2】 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直接参与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①对。台风不直接参与地表径流,②错。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③对。不直接参与下渗环节,④错。台风带来降水,⑤对。不直接参与地下径流,⑥错。所以C对。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台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小题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a环节是废水到区内水体和供水系统的中间过程,一定为污水的净化处理;b环节是由供水系统通过生产过程产出产品的同时所形成的废水通过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选项A正确。
【小题2】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可以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来解决。开源方面:实施跨流域调水,增加区内水资源;节流方面:提高区内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因果关系流程图的判读;水资源的利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河流流量与距河口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能反映一般河流规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下列河流中,曾出现过图中④现象的是( )
A.黄河
B.尼罗河
C.密西西比河
D.亚马孙河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河流自源头到河口,沿途不断有支流汇入,水量逐渐增大,到河口达到最大,C对。水流是逐渐汇集,所以源头的水量不会是最大,所以A、B错。河口的水量不可能为0,那样就不会有河口形成了,D错。
【小题2】读图,④现象说明河流有断流现象,尼罗河源头在跨南北两半球,冬夏都有补给水源,不会断流,B错。密西西比河下游位于亚热带地区,不结冰,有众多支流注入,不会断流,C错。亚马孙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不结冰,不会断流,D错。只有黄河,位于温带地区,下游没有支流注入,冬季有结冰现象,导致河流断流,C对。
考点:河流水文特征,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示意新疆局部。读图完成1~2题。
?
1.图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 ]
A.径流年际变化小
B.水量向下游增大
C.夏季流量小
D.以雨水补给为主
2.图示地区是西气东输主要的气源地之一。关于西气东输的正确叙述是
①增加东部就业机会,对产业结构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②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解决了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问题
③调整了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④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促进减排降污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请回答题: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
小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组成水的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的是(?)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⑦
小题2: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A.②
B.④
C.⑤
D.①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水循环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和径流四个环节实现,可分为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在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内陆循环,内流区域只存在内陆循环。海陆间循环能促进陆地上淡水的更新和再生,内陆循环对沙漠地区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
小题2: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对地表径流施加一定的影响,如南水北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水循环的分类与各类水循环的主要环节。(2)明确南水北调是人类对地表径流环节施加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