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5:24:57
1、单选题 以下地区中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是
A.大江大河源地
B.河流河运起点
C.干支流交汇处
D.河流人海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城市大型绿地的建设主要可以缓解的现象是
A.酸雨
B.城市热岛
C.臭氧洞
D.荒漠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绿地的作用。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城市大型绿地的建设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某城市发展阶段图”,读图回答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Ⅱ阶段都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是2.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A.A
B.B
C.C
D.D
E.居住条件得以缓解
F.交通拥堵得以缓解
G.郊区地价不断下降
H.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Ⅱ阶段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问题的增多,中心区人口外迁,城市功能区向郊区扩展,出现逆城市化,正确答案答案选A。
2.随着郊区出现城市化,城市环境特别是大气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这得益于工业分散,居住条件得以缓解,交通拥堵得以缓解,农业用地不断减少,郊区地价不断上升。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是郊区地价不断下降。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及伴随的地理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如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问题。
1.该地区地表温度的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E.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F.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G.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H.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考查城市发展。
1.根据图示变化看出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人为热增多;湿地或绿地有降低温度的效益;温度的变化与地形无关;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城区温度高,出现上升气流,地面形成低压,风则由郊区吹向城区。
2.根据图示变化看出,高温区增大,说明绿地在减少,建筑用地在增加。而BC选项不能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密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200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
①市区的服务业规模扩大
②近郊区的服务业规模缩小
③市区的制造业向郊区迁移
④近郊区的制造业进一步发展2.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E.地价
F.技术
G.环境
H.劳动力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中的曲线,可以判断,在市区的服务业产业密度增大,说明市区的服务业规模扩大,①对、②错。图中实线是制造业,可以看到市区的制造业向郊区迁移,③对。
近郊区的制造业密度也增大,说明有进一步发展,④对。所以C对。A、B、D错。
2.读图可以看到,服务业曲线在市区密度最大,由市区向郊区,密度逐渐下降。制造业曲线从市区向外先上升,后下降,在近郊区达最大值。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市区的地价高,郊区的地价低。服务业占地面积小,地租支付能力高,要求有广大的消费人群,和便利的交通,所以在市区密度最大。制造业在近郊区分布,主要是制造业占地多,这里地价较低,离市区近,方便人们的购物和上下班。在远近虽然地价更低,在距市区太远,人们的工作、生活不方便。所以主导因素是地价,A对。B、C、D错。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功能区布局,城市地租理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