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5:23:14
1、综合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若干年来,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改变了大气成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材料二:图为“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3分)
甲 ,乙 ,丙 。
(2)据图分析下列现象产生主要与与图中甲、乙、丙哪一过程相关。(4分)
①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
②塔里木盆地的昼夜温差大。
③阴天白天气温较低。
④对流层高度越高气温越低。
(3)一般情况下,就多年平均而言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
破,“=”变成了“ ”(>或<)。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3分)
参考答案:
(1)甲:大气的削弱作用及地面反射 乙:地面辐射 丙:大气逆辐射(3分)
(2)①丙。 ②甲,丙。③甲 ④乙(4分)
(3) > (1分) 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
温室气体吸收并保存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大气热量收入大于支出。(2分)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的大气热力作用过程分析,甲应表示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而被大气所削弱。乙则表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发出地面辐射。丙表示大气辐射向下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2)冬半年,晴朗的夜晚,由于云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故容易出现霜冻,即丙作用较弱。塔里木盆地的昼夜温差大,是由于内陆地区,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气温低。阴天白天气温低,是由于云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对流层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是由于高空到达的地面辐射较少。(3)近年来,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大面积的毁林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了保温效应增强,全球变暖,故气温升高。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图示。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基本过程,并能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效应解释一些日常天气现象,并能结合全球变暖问题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点是( )
A.都形成连续性降水
B.降水都降在锋前
C.都是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
D.都属于气候系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冷暖和暖锋均有气流的上升运动,因此,受其影响的地区都可能出现降雨天气,降雨主要都集中在锋面下方冷气团一侧。其中冷锋降雨主要在锋后,暖锋降雨主要在锋前。
考点:锋与天气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是我省某气象站测得的某月18~21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此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反气旋
C.暖锋
D.气旋
【小题2】当图示天气系统多发时,我国大部分地区( )
A.低温少雨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炎热多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上可以看出,此间过境后,气温急剧下降,气压升高,可以判断是冷锋天气,故选A.
【小题2】根据上题可知,此天气系统多发时,气温低,气压高,气流下沉,所以降水稀少,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低温少雨的,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有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赤道处不易形成气旋和反气旋主要是因为( )
A.全年高温多雨
B.空气对流运动强烈
C.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D.没有地转偏向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于赤道处没有地转偏向力,不会旋转形成气旋和反气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小题1: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 (? )
A.②④和ab
B.②③和cd
C.①④和ad
D.①④和cd
小题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①地气温最高
B.乙图中的城市天气晴朗
C.甲图中④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
D.乙图中的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据图可知甲图为冷锋天气,①④为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②③为冷锋后,受冷气团控制。乙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a为冷锋后-b为暖锋前,均受冷气团控制;d为冷锋前,c为暖锋后,均受暖气团控制。
小题2:①地因离锋面较远,受冷气团影响不明显,故①地气温最高。④地未来将受冷气团控制。乙图中a、b两地可能形成降水,c、d两地处在暖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城市因处在气旋中心区域,盛行上升气流,易形成阴雨天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