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5:22:33
1、单选题 该图为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A、B两地的气压类型是2.若图中五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1 000、1 008、1 016、1 024、1 032,那么A、B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3.此季节,图中C点的风向及气候特点是
A.A是高压,B是低压
B.A是低压,B是高压
C.A、B都是高压
D.A、B都是低压
E.32
F.39
G.31
H.47
I.东南风,高温多雨
G.西北风,低温少雨
东北风,低温少雨
西南风,高温多雨
参考答案:1. A
2. D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A气压中心的位置,位于亚欧大陆较高纬度,故判断为亚洲高压,而B为阿留申低压。
2.结合上题分析A为高压中心,其气压应为1032—1040之间;B为低压中心,其气压为992---1000之间,故两地的最大气压差接近48。
3.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故C位于东亚南部,冬季盛行西北风,受其影响,冬季气候低温少雨。
考点: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和等压线的综合判断。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能抓住图示的气压中心分布位置判断气压中心的名称,掌握等压线分布的一般原则“高于高值,低于低值”。本题还可结合东亚季风的成因设计试题。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图为海陆某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大气环流
【小题2】造成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X、Y两地的纬度相同,不会 是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A错。人类活动可能影响局部地区的气温,不会影响整个大陆。从全球变暖角度考虑人类活动,则对陆地海洋区影响是一样的,B错。图示区位于大陆西岸,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两地没有差异,D错。只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则相反,所以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 相反。C对。
【小题2】读图,根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判断,M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N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P地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所以三地降水差异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影响,B对。A、C、D错。
考点:气压带、风带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甲图为我国某区域图,乙图为甲图中山地的气温、降水与高度的关系。
【小题1】甲图中山峰最可能位于( )
A.天山山脉
B.祁连山脉
C.横断山脉
D.长白山脉
【小题2】乙图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的海拔及气温年较差约为( )
A.930米 10℃
B.2 900米 10℃
C.2900米 35℃
D.930米 35℃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中经纬度和山脉走向可判断,该山脉为横断山脉,故C正确。
【小题2】读图中年降水量线可知最高峰值出现在海拔2900-3000米处,该处7月气温和1月气温差为10℃,故B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区域中国地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特点是( )
A.过镜后天气转晴
B.过境时气压升高
C.降水多发生在锋前
D.冷空气在锋面之下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冷锋、暖锋过境后,都受单一气团控制,故天气转晴,A项正确;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取代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故气压升高,而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取代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故气压降低,B项错误;冷锋的降雨发生于锋后,暖锋降雨发生于锋前,C项错误;由于冷气团的密度大于暖气团,故冷气团始终位于锋面之下,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结合冷锋、暖锋的天气图示,利用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的分布和锋面过境前后的气团性质变化判断锋面两侧的气团性质、天气变化和雨区的位置等内容。注意画图分析更直观。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2010年12月11日,坎昆气候大会闭幕,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 坚持节能减排等,取得丰硕的成果。
下表为全球部分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数字(2000年)
| 国家 |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吨) | 国家 |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吨) |
| 美国 | 19.8 | 日本 | 9.3 |
| 澳大利亚 | 18.0 | 丹麦 | 8.4 |
| 加拿大 | 14.2 | 中国 | 2.2 |
| 德国 | 9.6 | 巴西 | 1.8 |
| 英国 | 9.6 | 印度 | 1.1 |
参考答案:
(1)都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科技发达,科技水平高(2分)。
(2)中国、印度、巴西(任答两个2分)
人口基数大,在1亿以上;都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快,资源的消费量大;以化石燃料等常规能源为主。(3分)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快经济转型,采取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方式;采用新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3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表人均排放量前七位的国家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和丹麦。都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科技发达,科技水平高。
(2)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虽然人均排放量低,但是总人口多,人口基数大,在1亿以上;都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快,资源的消费量大;以化石燃料等常规能源为主。应采取的措施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快经济转型,采取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方式;采用新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