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5:10:44
1、单选题 目前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A.
B.
C.
D.随季节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26′,在数值上与地轴的倾角互余。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如图是“某日北半球某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此刻,北京时间是
A.3:20
B.9:20
C.15:20
D.21:20
小题2: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0°
B.5°N
C.15°N
D.23°26′N
小题3:6月22日,该纬线上的最小太阳高度为
A.6.5°
B.8.5°
C.21.5°
D.23.5°
小题4:此日某时刻,该纬线上的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均为15°,则甲、乙两地之间最短地面距离是
A.1650 km
B.3300 km
C.4950 km
D.6600 km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综合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此时110°W上的太阳高度最大,即该线的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应比该经线早15小时20分,即此时北京时间为次日的3时20分。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纬线圈此日正好发生了极昼现象,且正午太阳高度为30°,75°N及其以北地区发生了极昼,由此可知,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15°N纬线上。
小题3: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上的最小太阳高度为0°,该纬线位于北极圈以北8°26′,因此其最小太阳高度是8°26′。
小题4:根据题中的条件可分析判断出,甲、乙两点的球面最短距离约跨15°×2=30°,则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3300千米。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12年夏至日,广州天文观测点于地方时5时14分日出,且正午太阳高度角为H广,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屏边天文观测点2012年夏至日昼长
A.14小时44分
B.略长于14小时44分
C.13小时32分
D.略长于13小时32分
小题2:2012年内,广州天文观测点正午太阳高度为H广的天数有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于夏至日这一天,广州日出的地方时为5时14分,所以可以推出它的昼长为13小时32分;又因为纬度相同的地点昼长相同,所以屏边天文观测点2012年夏至日昼长13小时32分;但是屏边观测站海报更高,造成屏边观测站昼长要长一些,所以D正确。
小题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而广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因而出现H广的天数3次,所以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逛灯会,欢度元宵
小题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位置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判断为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冬至日,故B表示秋分日,D表示春分日。故从D到A为春分到夏至日,应为我国的春末夏初时节;故与B选项符合。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从B到C表示秋分到冬至日,故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动到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故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而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故选B项。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判断公转轨道图上二分二至日位置,并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昼夜长短的状况和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点的时刻为?时(1分),D点的昼长为?小时(1分) ,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小时(2分)。?
(2)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分)
(3)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2分)。昼长最长的是?
?(2分)。
参考答案:(1)?12? 12? 4
(2)? D〉A〉C〉B
(3)?A? 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