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5:09:00
1、单选题 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当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质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等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题:1.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2.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3.阿斯旺大坝形成了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自然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E.气候
F.土壤
G.水文
H.生物
I.使生物多样性剧减
G.地方气候变得温和湿润
地下水位下降
洪涝加剧
参考答案:1. D
2. C
3. B
本题解析:1.大坝建成后带来的变化是整体性的一种体现,是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具体表现。
2.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大坝建成对流量的控制,是水文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的变化。
3.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属于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生物多样性增加、调节气候、蓄洪防洪、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等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为尼日尔小朋友Tom到某国旅游时拍摄到的一幅景观照片,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图中树木在此地出现属于
A.Tom在自己的国家也会经常看到该景观
B.Tom可能是在我国的青海湖附近拍摄到该景观的
C.该景观所在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干早
D.图中的骆驼是非洲热带沙漠地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E.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F.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G.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H.非地带性现象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图中动物双峰驼是解题的关键。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和蒙古国。
2.图中树木应为高大的胡杨林,是中亚地区分布最广的乔木之一。当地为典型的温带荒漠地区,故胡杨林的出现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回答问题。1.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2.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A.“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B.“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 →“黄沙滚滚”
C.“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D.“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 →“东方不夜城”
E.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F.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G.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
H.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辽宁大连----“碧海蓝天”;内蒙古----“风吹草低见牛羊”;新疆-----“黄沙滚滚”。选择B项。
2.从辽宁大连→内蒙古→新疆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
参考答案::1.(1)整体性 生物(植被) (2)C A B D?(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本题解析:此图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是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是生物对气候的影响,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一、自然环境的每一个要素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二、自然环境的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都要发生变化;三、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化可能影响周边地区的环境变化。故A项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