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9 15:04: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为三家企业投资建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企业将产品生产的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
B.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
C.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D.产业转移只能扩展到某类产品,不可能扩大到某类产业
小题2: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
A.原料、市场、劳动力
B.市场、政策、交通
C.劳动力、政策、原料
D.劳动力、市场、原料
小题3:三家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的共同目的是(   )
A.为追 91ExAm.org求更高的利润
B.为接近原料地
C.为利用廉价的劳动力
D.为接近消费市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做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故选C。
小题2:A工厂的原料来自日本,中国加工,市场不在中国,而是日本。说明中国只是负责加工,显然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而到中国加工,故A的区位因素是劳动力;B图显示原料配件全部来自韩国,在中国加工,而市场是面向中国的,说明这个汽车厂之所以到中国来生产,是因为中国有着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因为汽车产业不是劳动密集型,故它的区位选择是看好中国的市场。C图显示香港的企业利用大陆的原料,并且在中国加工,而市场是面向欧美市场,说明它来大陆建厂的区位是资源或原料和劳动力。故选D。
小题3:注意“共同目的”,工业区位布局的共同原因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题: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迅速发展而成的工业区,与我国乡镇企业相比,发展的主要条件基本相似的是
A.劳动力素质高? B.经济开放程度低
C.政府大力支持? D.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2.我国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生产特点相似之处有
A.以大型企业为主? 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C.资本集中程度高? D.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
3.从上述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某县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模式不同的是
A.我国企业的生产、运输、推销和信息收集都由同一个企业完成
B.我国企业的生产、运输、推销和信息收集都由联合企业完成
C.我国形成了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体系
D.我国的地毯生产已经实行了规模生产


参考答案:
1.C
2.D
3.A


本题解析: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我国乡镇企业相比,发展的相似条件是:大批廉价劳动力;经济开放程度高;政府的大力支持。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有以下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
3.我国企业的生产、运输、推销和信息收集都由同一个企业完成,而意大利却形成了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体系。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60分)国家主席习近平2012年3月22日抵达荷兰,开启欧洲行,经贸合作是其此次出访的主旋律。习近平此行涉及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生个国家、7个城市,还将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欧局部区域图。

(1)鲁尔区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区的钢铁生产经济效益开始下降,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鲁尔区走向复兴采取的措施。(10分)
(2)法国南部是世界著名的葡萄产区,评价该地区发展葡萄种植的条件。(10分)


参考答案:
(1)原因:煤炭资源数量逐年减少;世界性钢铁过剩。(4分) 措施: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拓展交通;加大科技投入。(任答3点得6分)
(2)有利条件: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所处西欧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农业技术先进。(8分)不利条件:夏季降水少,灌溉水源充足。(2分)


本题解析:
(1)鲁尔区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蓝剑的冲击等。导致生产效益下降。鲁尔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吸引新兴工业发展。拓展交通,加大科技投入。
(2)法国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所处西欧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农业技术先进。有利于葡萄的生产。该地夏季降水少,气温高,雨热不同期,对灌溉水源需求量大。这是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某工业地域生产模式示意图可知,该地域工业集聚的突出优点是

[? ]
A、增加钢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B、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
C、减小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D、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材料一:“双转移”具体是指珠三角的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

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方向示意图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阶段。广东省内的工业化发展存在明显的?
小题2:简述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小题3:目前,珠三角移出的产业主要是?密集型产业。造成这类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有?(填正确项字母)。
A.工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
B.建设用地紧张,土地成本上升
C.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
D.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
E.本地产业升级的需要? F.其他地区具有市场、技术方面的优势
小题4:简述“双转移”对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的影响。


参考答案:
小题1:中期 ;后期 ;地区差异
小题2: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上升 ;传统产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下降 ;新兴产业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小题3:劳动 ; ABCE
小题4: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资金和技术;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本题解析:
(1)人均GDP广东省为2381$,珠江三角洲为5594$,参照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人均GDP在1456~5460$之间为工业化中期,人均GDP在5460~13104$之间为工业化后期。(2)~(4)考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