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4:59:57
1、单选题 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是
[? ]
A、岩石
B、矿物
C、矿床
D、矿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图,“沿16°纬线某大洲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A处自然带名称为________,简述该地这种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小题2:B处气候类型的名称为________,该气候类型所对应的自然带属________地带性分布规律。简述该地这种气候类型的成因。
小题3:目前,C、D两地地质作用以外力作用为主的是________,E处海盆中有可能找到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是________矿。
小题4:某人从A处先向南后向北沿海岸线一直走到B处,沿途依次经过的自然带(除A、B处以外)如下,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写序号)
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参考答案:小题1:热带荒漠带
在沿海呈狭长分布。
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水偏少,南北延伸很长;受安第斯山脉的阻隔,东西分布狭窄。
小题1:热带雨林气候
非地带性
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小题1:D?海底锰结核
小题1:②→⑤→④→③→①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自然带的分布。
小题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A位于南美洲西岸,故判断为热带沙漠气候下形成的热带荒漠景观,其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和沿岸洋流分布分析。
小题2:图示B位于巴西东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和沿岸暖流,故降水丰富而形成,属于非地带性因素。
小题3:C位于西部安第斯山脉,故为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而D为巴西高原,为古老久经侵蚀的高原。海盆中的典型矿产资源是深海锰结核。
小题4:A处为热带荒漠带,向南依次经过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之后在大陆东岸,从南向北依次经过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热带草原带。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1—2题。 
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E为变质岩
B、A为沉积岩
C、D为岩浆岩
D、C为岩浆
2、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
A、⑤为外力作用
B、⑥为变质作用
C、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D、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某地东西向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3分)
甲 ;乙 ;丙 。
(2)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仅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
地。(2分)
(3)图中序号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分别为:①是 ,②是 ,③是 。(3分)
(4)以下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2分)
A.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参考答案:
(1)向斜(1分);断层(1分);背斜(1分)
(2)丙(2分)
(3)①地表径流(径流输送)(1分);②水汽输送(1分);③海水蒸发(1分)
(4)A、D(2分)
本题解析:
(1)仔细读图,根据常见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可知,图中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应该是向斜;乙处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应该是断层;丙处岩层向上隆起,应该是背斜。
(2)由于甲处是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在此地建设隧道,易发生隧道积水现象;丙处是背斜,岩层向上隆起具备良好的支撑力作用,所以修建地下隧道在丙地适宜。
(3)根据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可知,图中序号①位于陆地表面,是地表径流(或者径流输送);②由海洋上空输往陆地上空,应该是水汽输送;③来自于海洋表面,应该是海水蒸发。
(4)根据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可知,水循环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但是全球各地的降水量往往年际变化、季节变化较大;在水循环过程中陆地径流、海洋蒸发总体变化不大,故选项A、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2)(3分)乙处地貌类型为 ,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3分)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按照埋藏条件,乙地为 水,丙地为 水;两地相比,水质较好、流量较稳定的是 地。
参考答案:
(1)(3分)向斜(1分)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形成山岭。(2分)
(2)(3分)冲积扇(或洪积扇)(1分)山区河流流出出口 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沉积。(2分)
(3)(3分)潜(1分) 承压(1分) 丙(1分)
本题解析: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依据:一是形态: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二是岩层的新老关系:岩层中心老,两翼新(新老新)是背斜;岩层中心新,两翼老(老新老)是向斜。图中甲是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形成山岭。
乙处位于山麓地带,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的地貌是冲积扇。
地下水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潜水埋藏较浅,受气候特别是降水的影响较大,流量不稳定,容易受污染,水质较差;承压水埋藏较深,直接受气候的影响较小,流量稳定,不易受污染,水质比较好。
考点:地质构造的判断、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及地下水的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