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6-29 14:56: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答出4项或以上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洞庭湖、鄱阳湖等长江沿岸湖泊面积萎缩,造成的后果可能有
A.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加剧
B.长江上游枯水期流量减小
C.湖区地下水位上升
D.湖区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功能。洞庭湖、鄱阳湖位于长江沿岸主要的生态功能:调节河流径流量,调蓄洪涝灾害;为各类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局部小气候等。故A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2题:
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这体现了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是
A.分布的不平衡性
B.资源间的联系性
C.数量的有限性
D.利用的发展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特征有: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材料反映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一种资源影响其他资源,即资源间的联系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36分)读下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资料:兰州市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石化工业城市。为进一步发挥兰州对西部发展的带动作用,2012年8月,兰州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新区位于距兰州市区北部38.5千米的秦王川盆地,
兰州市域山区面积占85%,盆地和谷地仅占15%,秦王川盆地是兰州周边地区最大的一块高原盆地,盆地内整体地势平坦,引大入秦工程初步解决了新区的用水问题。
(1)说出黄河上兰州段与包头段的水文特征的差异,并说明兰州以上河段河流开发的重点(5分)
(2)说明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的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原因(10分)
(3)3月9日至14日兰州市大气中PM2.5数值持续大于300 (PM2.5大于300为严重污染)。说明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浓度的影响,分析PM2.5浓度对大气环境的作用。(8分)
(4)分析兰州新区选址的优势条件,并说明对兰州原城区发展的意义。(7分)
(5)指出沿铁路线从成都经宝鸡到酒泉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6分)


参考答案:
(1)兰州比包头河流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流速较快(3分)。开发方向:此河段以水能的阶梯(水能)开发为主。(2分)
(2)甲地形区:河谷地区?乙地形区:山麓地带(河西走廊)
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称为河谷农业。
乙地形区是河西走廊,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该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分布在山麓地带。
(3)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任答两点即可)
(4)盆地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有引水工程,城区用水充足;靠近机场并与兰州城区有高速相连,交通便利;未利用土地资源充足,发展空间大;地价比较便宜。(任答四点即可)
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截留部分拥入老城区的人口,促进城市的合理化发展。
(5)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本题解析:
(1)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下面分析:
①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②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③结冰期:有无、长短
④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兰州至包头河段降水少,黄河水量大量减少,故而比包头流量大。包头河段地形平坦,流速小。兰州河段夏秋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而兰州至包头河段,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大量沉积。故而包头河段含沙量较小。兰州河段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下图)。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区是河谷,乙地区位于山脚。再结合区域地理知识,甲所在地形区为青藏高原,乙所在南边是祁连山脉。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故甲地区为河谷农业。乙地形区是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该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冰雪融水)充足,故种植业分布在山麓地带。
(3)气象要素主要包括风速、气温、降水等。风速的大小影响污染物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这种现象使空气上下对流显著,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逆温的出现就不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如果有污染物的话,污染物就会长期停留在原处而造成污染。降水使污染物随雨水降落在地上,将有效的减轻大气污染。PM2.5,又名细颗粒物(下图为兰州爆发PM2.5污染时的情景),泛指悬浮在气体当中的微细固体或液体。首先它的存在降低大气的透明度,从而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其次,它能充当凝结核,形成雾、降水。

(4)此题注重从图中获取信息,可见兰州新区靠近机场,且有高速公路相连。该地区远离老城区,未利用土地资源充足,地价低。文字材料中,引大入秦工程解决新区的饮水问题,并指出该区域的地形是秦王川盆地(下图)。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原因就是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用地的有限性。新城区的主要作用就是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合理化发展。

(5)自然带的差异性,也即地域分异规律包括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降水,表现是由森林到荒漠的递变。而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体现在热量带的变化上。垂直带性指的是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在高大山体上呈垂直的带状分异的体现,即自然带大体沿山体的等高线方向延伸,并随山势的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其形成的最基本原因是,高大山体的水热状况随其高度发生的垂直变化。沿铁路线从成都经宝鸡到酒泉,纬度变化明显,海陆位置也有明显变化。从而推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火车越过秦岭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