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4:54:21
1、综合题 自然灾害及防治(10分)
2013年4月-5月,印度境内遭遇热浪袭击,最高温度达40℃左右,局部地区接近45℃。因热浪而死亡的总人数达531人。
据图分析4-5月印度易发热浪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热浪的措施。
参考答案:
原因:4-5月该地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2分)雨季未到,多晴日,气温高。(2分)
措施:需采用综合预防措施,在经常受热浪袭击的地区,房屋建筑设计应考虑防暑设施,注意房屋通风;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开设游泳场地;在热浪袭击之前,要根据天气预报做好供电、供水和防暑医药等的供应准备;在热浪袭击时,保证清凉饮料供应,改善休息条件,医疗条件,及时抢救中暑病人。(任答三点得6分)
本题解析:印度纬度较低,4-5月该地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从图中可知,4-5月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高,因此易引发热浪。热浪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采取措施应减轻高温对人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房屋建筑设计应考虑防暑设施;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减缓地表的升温;开设游泳场地,用于人们避暑;根据天气预报做好供电、供水和防暑医药等的供应准备;在热浪袭击时,保证清凉饮料供应,降温避暑;改善休息条件,医疗条件,及时抢救中暑病人。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山东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黄河水文站不同时段径流量(亿m3)
(1)根据材料,分析山东干旱加剧的主要原因。(6分)
(2)为了应对山东干旱加剧的状况、减轻旱灾,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4分)
参考答案:(1)降水量减少;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径流量逐年减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增加。(答对3点得6分)
(2)①建立“干旱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②人工增雨?③加快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④培育抗旱品种,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⑤跨流域调水 ⑥节约用水 ⑦修建水库等(答对4点得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形成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①国土面积广大;②人口众多;③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灾次频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危害。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 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和的安全。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是我国自然灾害的一个突出特点。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灾情情况、人口数量、农业发展历史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也是造成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而与国土面积的大小关系不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08年,我国旱涝灾害频发。往年易受洪涝影响的省区如黑龙江、吉林、广西、湖南等地区,发生了罕见旱情,一些地区因旱灾出现临时饮水困难。与此同时,淮河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西南、西北等地发生了山洪灾害。据此完成各题。
小题1: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季风活动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
小题2:若发生的旱涝程度大致相同,对下列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异常导致我国南北地区出现不同的干旱或者洪涝。如果夏季风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同样的旱涝程度,在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严重。四个选项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经济最发达,造成的损失最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A.导致气候变暖
B.引发草场退化
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增加土壤肥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以及乱砍乱伐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温室效应,气候变暖,A错误。沙尘暴的“降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降尘”会导致土地沙化,B正确。沙尘物质多呈碱性,不会引起地表水体酸化,水体酸化是由于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C错误。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D错误。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