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29 14:52: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改变。分析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2: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多的作物是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优势。
(3)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
(4)试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l)水稻?小麦?小麦: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玉米:逐步向北部迁移;水稻: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
(2)地广人稀;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分布,机械化水平高;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丰富。
(3)热量。
(4)全球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本题解析:第(l)题结合材料1图分析。第(2)题.A地为三江平原,农业区位优势主要是地广人稀,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第(3)题,水稻喜高温.而黑龙江省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第(4)题,由材料2中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图看出,黑龙江省的热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关于美国农业生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B.美国的商品谷物生产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上
C.人多地广是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一个区位优势
D.先进的科技是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一个区位优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广人稀,这是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一个区位优势。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下列各图所示区域内。据此回答17-19题。

小题1:图1所示农牧交错带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是(? )。
A.150mm~300mm
B.300mm~450mm
C.450mm~ 700mm
D.700mm~ 850mm
小题2:图2所示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障碍,不包括(? )。
A.山高谷深,交通不便
B.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
C.森林资源丰富,为我国第二大林区
D.开荒种地,水土流失加剧
小题3:图3所示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若a、b、c分别代表农业区位因素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因素,则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商晶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稻作农业
D、原始迁移农业
2、若a、b、c分别代表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能源和市场,则图示工业部门是
[? ]
A、炼铝工业
B、制糖工业
C、航天工业
D、服装加工业
3、符该图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区位因素构成,则a代表的是
[? ]
A、市场
B、交通
C、教育水平
D、环境状况


参考答案:1、C
2、B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图,回答问题。(11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E为市场)
A? __________,? B? __________,?
C __________,? D? __________,?
(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4)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②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二年三熟 ;
③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


参考答案:(1)地形(1分)?土壤(1分)?政策(1分)?交通运输(1分)?
(2)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3分)
(3)E(1分)? (4)地形 (1分)?气候(1分)?土壤(1分)


本题解析:(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影响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和劳动力等。(2)若陡坡开荒等地形利用不当,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对土壤利用不当,会形成和加剧土地沙化,造成土壤肥力下降。(3)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4)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是根据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充分利用了地形条件;我国南北方的耕作制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南北方的热量条件差异;茶树适宜于南方酸性土壤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