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4:50:34
1、综合题 图1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是气候统计资料图,根据图文信息回答问题。(18分)
图1?图2
(1)简述丙海峡在交通位置上的重要性。(2分)
(2)简述甲、乙两区域地势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3)M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急剧减少,请分析原因。(6分)
(4)图2中A图的气候资料符合左图中?(填②或③)地,图2中B图的气候资料符合左图中?(填②或③)地,并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6分)
参考答案:
(1)沟通波斯湾和阿拉伯海(海上通道)(1分);是波斯湾石油外运的要冲(1分)。
(2)甲区域地势高峻,起伏大;(1分)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抬升作用显著;(1分)
乙区域地势较低,起伏小;(1分)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气候干旱,流水作用弱,风力作用强。(1分)
(3)该河段流经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沿岸少支流汇入,地表多为沙质土壤,易下渗;该河段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西亚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农田灌溉用水量大。
(4)②地位于北纬30°的山区,(纬度、)海拔相对于③地较高,所以气温较低,纬度处于偏北,受西风影响较③地强,且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季节变化较小。(该题可首先判断A、B对应的地点(这个比较容易判断),再根据图中信息比较特征差异即可)
本题解析:
(1)据图判断该海峡是位于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沟通了波斯湾与阿拉伯海(印度洋),是波斯湾石油外运的海上必经之地(要冲)。
(2)地形特征主要包括高低起伏大小,地形类型等,据等高线可看出甲区域等高线数值大,且等高线密集——地势高峻,起伏大;乙区域等高线数值较小,且稀疏——地势较低,起伏小;地形地貌的成因主要是分析内外力的作用;甲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扎格罗斯山脉),地壳受挤压抬升作用显著;乙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阿拉伯半岛上)地壳稳定,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弱,风力作用较强。
(3)该河段流经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沿岸少支流汇入,地表多为沙质土壤,易下渗;该河段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西亚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农田灌溉用水量大。
(4)②地位于北纬30°的山区,(纬度、)海拔相对于③地较高,所以气温较低,纬度处于偏北,受西风影响较③地强,且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季节变化较小。(该题可首先判断A、B对应的地点(这个比较容易判断),再根据图中信息比较特征差异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甲图表示我国某省2009年各年龄阶段人口数量构成,乙图表示该省三大产业的比例变化。据图完成1—2题。?
1.关于该省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劳动力不足
B.自然出生率过高
C.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40%
D.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
2.1990~2009年,该省
[?]
A.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最快
B.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小
C.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D.经济快速发展,三大产业同步增长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我国下列天气现象与冷锋活动无关的是
A.北方夏季的暴雨
B.冬季爆发的寒潮
C.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
D.南部沿海夏秋季节的台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该表为我国黑龙江、海河、闽江(福建境内)、伊犁河(内流河,发源于新疆)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 河流 | 长度(km) | 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 | 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 |
| 甲 | 1090 | 226 | 61 |
| 乙 | 541 | 624 | 0.14 |
| 伊犁河 | 441 | 118 | 4.6 |
| 丙 | 3420 | 2709 | 0.16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河流。
小题1:在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这四条河流中,黑龙江长度最长,海河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含沙量最大;闽江在福建境内,福建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河流水量丰富,含沙量很小;故正确选项为C。
小题2:依据表中信息判断:甲河为海河,含沙量最大,所以流域内植被条件较差。
小题3:上述四条河流中黑龙江、海河、闽江河流补给以雨水为主,流域内为季风气候,夏季多雨,这三条河流丰水期均出现在夏季,伊犁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补给以雨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温度高,融水量大。故正确选项为D。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0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郑国渠系公元前20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兴修的大型灌溉渠。该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公里,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的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兼有其他环境效益。
(1)图中为郑国渠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其选线方案。(4分)
(2)郑国渠开凿以来,干渠首部逐渐变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说明原因。(3分)
(3)分析郑国渠的修建在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 (3分)
参考答案:(1)选择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灌溉区域较广(地形较平坦,工程量较小)(2分) ;地势西高东低,渠水可实现全线自流。(2分)
(2)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河水泥沙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使干渠首部逐渐变高,河水不能入渠。(3分)
(3)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了农业稳产高产;减轻关中平原地区的洪涝威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分)
本题解析:(1)郑国渠为引水渠,其选线评价从地势高低,水是否可自流及沿线灌溉面积两个方面评价。
(2)本题考虑泾水的水文特征,流经黄河,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导致干渠首部逐渐变高。
(3)郑国渠的综合效益从社会、生态、经济三方面阐述。
点评:本题以郑国渠为背景,考查古代水资源调配的这一知识点,其现实意义古今一样。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