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9 14:50: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3.该生态环境问题对该地区的危害是
A.耕地面积扩大,单位面积投入劳动力减少
B.人口增长过快
C.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水旱灾害频发
D.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E.荒漠化严重
F.水土流失严重
G.热带雨林滥伐
H.气候异常
I.水土流失加剧
G.物种锐减或灭绝
河湖淤积,洪涝灾害加剧
土地肥力下降


参考答案:1. D
2. B
3. D


本题解析:1.根据表格内容显示,该地虽然耕地面积扩大,但是植被覆盖率降低,年降水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单产降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通过表格数据分析,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加,土壤肥力降低,所以该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水土流失的危害是使耕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产降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2、多选题  区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
A.四川盆地——绿洲农业
B.宁夏平原——灌溉农业
C.洞庭湖平原——水稻种植业
D.长江三角洲——大牧场放牧业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山峰①与桥梁③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A.450米
B.650米
C.750米
D.850米
小题2: 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乙村易受到泥石流的影响
B.地势由北东南三面向西部倾斜
C.②地夏季降水量大于④地
D.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
小题3:关于甲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B.发展交通运输的条件劣于乙村
C.可以利用瀑布景观发展旅游业
D.聚落发展的规模要比乙村大些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D

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
小题1:结合图例可知山峰①的海拔在 900~1000米之间,桥梁A的海拔在300~400米之间,故两者的相对高度范围为500~700米之间,B选项正确。
小题2:乙村位于上游河谷地区,因是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再结合图例可知该处地势较陡峻,故易受泥石流影响,A选项正确。该处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进而推断该区域地势由北南西三面向东部倾斜,B、D选项错误。C地为夏季风的迎风坡,B地为夏季风的背风坡,B地夏季降水量小于C地, C选项错误。
小题3:图示甲村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期,位于河流下游,平原面积较广阔,故主要的农业生产为种植业;发展运输的条件优于乙村;故聚落发展规模较乙村大。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东部沿海地区图”,并回答问题。

小题1:A地区在工业发展的条件上,比F地区优越的是?
A.高校林立,技术水平高
B.交通运输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消费市场广大
小题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是
A.都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
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D.热量充足,无霜期长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产业发展。
小题1:图示A为辽中南工业区,较F长三角工业区资源丰富。
小题2: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区,故雨热同期,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根据下图推断出的结论,关于第一产业不正确的表述是

[? ]
A、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远远高于其产值比重,说明我国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B、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剩余
C、日、韩两国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比我国低得多
D、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在产值和就业结构中比重都低,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