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4:45:02
1、单选题 读“沿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7)。据图回答问题。
1.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2.关于⑥地形区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喀斯特地貌广布
B.平原广布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E.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F.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G.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H.主要是褶皱凹陷形成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1.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是云贵高原地区,其地形特征就是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正确的是A项。
2.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是黄土高原。其地貌的形成是流水的侵蚀作用造成的。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8分)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暑假对其所在地区进行野外综合考察,下面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两河中,流速较快的一条的流向为 。a、b两地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2分)
(2)描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2分)
(3)该小组同学在山上玩“躲猫猫”游戏,有两位同学分别站在a、c两地,如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阻挡,请问上述两位同学能否看见站在d处的同学?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自西北流向东南、 400米<H<800米
(2)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中部高、南北低
(3)a处看不到,因为a、d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
c处能看到,因为d、c之间是鞍部(低谷),不会阻挡视线
本题解析:
(1)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甲、乙两条河流中,乙处的等高线更稀疏,而甲处的等高线更密集,所以甲处的河流流速更快,而流向中自西北流向东南;由图上等高线可以看出,a是位于200米-400米之间,b的海拔范围是800-10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大于400米,但小于800米.
(2)从该区域的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地的等高线达到1200米以上,且等高线之间交密集,所以这里的地形是以山地为主,而且中间高,四周低.
(3)a处看不到,因为这里所处的海拔低,视线受到了阻挡,c处能看到,因为与d之间是一个低洼的鞍部.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位于 ( )
A.非洲西海岸
B.北美洲西海岸
C.南美洲西海岸
D.欧洲西海岸
【小题2】图中B处等降水量线向北凸的原因是 ( )
A.地形影响
B.暖流经过
C.寒流经过
D.低压控制
【小题3】关于图中A处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A处降水小于3000毫米
B.A处降水与低压控制有关
C.A处降水主要为地形雨
D.A处降水一般集中于夏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地区最大高差可能是 ( )
A.200米
B.150米
C.225米
D.174米
【小题2】图中两条无标注的闭合等高线的数值可能分别为( )
A.125米 175米
B.150米 200米
C.150米 175米
D.125米 200米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观察图中等高线数值变化,等高距为25米,图示范围最大值在200-225米之间,最小值范围在50-75米之间,相对高度在125-175米之间,所以最大高差可能为174米,选D项。
【小题2】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无标准的闭合等高线两侧数值均为150敏,因等高距为25米,所以闭合等高线数值可能为125米或175米,A项符合。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福建省某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左图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站在图中四地观测该岛,看到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2.右图是某同学在②处拍摄的太阳照片,拍摄的北京时间最不可能是
A.①②
B.①③
C.④③
D.④②
E.5:30
F.6:30
G.17:30
H.18:30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站得高看得远,①的海拔最高,观测到的最多(面积最大),③④两地海拔最低观测到的少(④比③地平缓,观测得多些),B对。
2.②处拍摄的太阳照片是太阳与海面相接,可能是日出也可能是日落。②处向四周可以看到正东、东南、西北,而西南有山顶遮挡,所以不可能是太阳在②的西南,AB为上午是可以看到的,17:30日落时为昼短夜长,日落为该地西南,看不到,C对;18:30日落说明昼长夜短,日落为该地西北有可能看到,可以的。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图分析、太阳视运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