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4:42:28
1、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点(填字母),其地理坐标为?;图中A在D的?方向;E.F两地中处于黄昏的是?(填字母)。
(2)请在答卷纸方框内把该图转画成侧视图,并在图上标注出A.B.C的位置。
参考答案:
(1)C?(23.5°S,90°E)?正西? E?(5分)
(2)(5分)
本题解析:
(1)南极圈内是极昼,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由图可知点C是太阳直射点,其坐标为(23.5°S,90°E)。A、D在同一条纬线上,A在D的正西方向。E在昏线上,F点在晨线上。
(2)画图时注意明确显示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标出A、B、C点的经纬度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回答下列各题。
?
小题1:该地位于
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南回归线
C.0°~23.5°N之间地区
D.0°~23.5°S之间地区
小题2:图中P点表示的这一天
A.长沙为一年中昼最短的一天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赤道上正午日影朝南
D.地球公转速度将变慢
小题3: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P点这一天的是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晨昏线图示的综合分析。
小题1:根据图示该地一年中有一侧太阳直射,且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故判断该地区位于南回归线上。
小题2:图示P点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时,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昼长最短的一天,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正午日影朝北,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即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小题3:P为冬至日,根据图示经度变化可判断自转方向,顺着自转方向东经度数增加,西经度数减小,故A图为逆时针自转,即为北半球,北极圈内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B图自转方向呈顺时针,为南半球,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即为北半球冬至日;C、D图晨昏线与极圈相交,不可能为冬至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北京时间6时40分,在南半球轮船上的船员看见太阳从东南方的海面升起。据此完成下题。1.该轮船所在位置的经度可能是2.这段时间内,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95°E
B.110°E
C.135°E
D.170°W
E.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F.东北信风带纬度位置最高
G.东北平原雪花飞舞
H.北极地区冰面缩小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解析:考查地方时(即经度时)换算问题等相关地区运动时间问题.船员看到该地"太阳从东南的海面升起"说明该地在120°E以西的南半球海洋上,不可能是C D.考虑到该地北京时间与赤道时差40′即经度差1O°,即在赤道110°E处北京时间6点日出(赤道地区昼夜等长;1°相对与4′时差),说明该地在赤道以西而排除B的可能性.这里赤道地区分析是中转环节.还有就是,对于"可能性"问题,常常要采取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答案:A
2.解析:考查时空分析季节不同各种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问题.由该地看到太阳从东南日出,说明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周日视运动: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由于地球自转,冬半年看到太阳从东南升,西南落).冬半年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东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南移不是纬度最高;北极进入冬季冰面扩大.只有我国东北平原雪花飞舞是冬季地理现象有可能.答案:C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该图是甲、乙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关于地心对称
B.关于地轴对称
C.关于赤道对称
D.关于极点对称
小题2: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h的值是 (?)
A.23.5°
B.43°
C.47°
D.66.5°
小题3:下列关于该日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正午太阳方位相同
B.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C.乙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D.乙地位于南美洲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变化。
小题1:根据甲地的昼长与乙地的夜长相等,故判断两地南北纬相反,纬度相等。且当地的正午时间相差12小时,故判断两地的经度差180°,故选A项。
小题2:根据夏至日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甲地,判断乙地位于北纬,甲地位于南纬,设两地的纬度为X,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利用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
小题3:结合上题分析,甲地位于南半球,且甲地的太阳高度最大,即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4.5时,故当地位于北京的东侧。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07年10月24日18:05(北京时间),中国自己设计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升空,开始了太空旅行。阅读该图: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当“嫦娥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
A.位于①-②之间,并向②点移动
B.位于②-③之间,并向③点移动
C.位于③-④之间,并向④点移动
D.位于④-⑤之间,并向⑤点移动
小题2:当“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时,正确的说法是
A.直射点位置在北半球
B.英国伦敦的区时是11:05
C.我国昼夜长短相差较小,但夜长于昼
D.美国各地昼长于夜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嫦娥二号”发射时为10月24日,处于9月23日与12月22日,之间,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故选C项。
小题2:“嫦娥二号”发射时为10月2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A错误;北京时间即东八区时间为18:05;伦敦位于0时区,区时较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故伦敦时间为10:05,B错误;由于10月24日距离9月23日较近,故我国各地昼长长短差异不大,但由于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C正确;美国也位于北半球,出现昼短夜长,D错误。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结合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即可推理全年的太阳直射点位置,结合区时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