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4:41:43
1、单选题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64°W,40°30′S)拍摄的景观图片:
A.1月1日日出
B.4月1日日落
C.7月1日日出
D.10月1日日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中的经纬度和图片中的时间计算,当北京时间19:16时,64°W的时间是多少。北京时间是120°E的时间,根据经度差,两地相差184度,1°差4分钟,即相差12小时16分钟(或者时区差计算),知道东边的时间,向西求时间用减法,得出64°W时间为7:00整。由题中的纬度可知,别德马位于南半球,7:00别德马才日出,说明南半球昼短夜长,是冬季,A错。4月1日离春分日太近,10月1日离秋分日太近,中纬度地区,日出时间与赤道区相差不会很大,B、D错。只有C对。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考点:时间计算,日出时间与季节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该图是“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后回答问题。(7分)
⑴ 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波,B表示_______波。(2分)
⑵ 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F 表示________面,该面以上是 层,该面以下G物质的状态是___________。(3分)
⑶ C层的结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C层和E层的顶部,合称为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横 纵
【小题2】古登堡 地幔(或下地幔) 固
【小题3】厚薄度不均(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岩石圈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横波快,故判断A是横波,B是纵波。
【小题2】F位于地下2900KM的深处,为分界地幔与地核的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以下的G表示外核。
【小题3】图示C层表示位于地表的地壳,其结构特征主要是其厚度分布不均。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都是由岩石组成的部分,表示岩石圈。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基本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太平洋局部海底地层年龄分布图。
判断海岭的大致位置在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e之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海岭的形成原因分析,由于板块的张裂,岩浆喷发上涌形成的山岭。上涌地层年龄结构年轻。因此在c,d处。选择C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天文辐射指的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图甲、乙中的曲线表示不同纬度的天文辐射(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年变化和北半球不同纬度地面太阳辐射的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图表示北极点和赤道的曲线是2.北半球同一纬度地区甲图中曲线的数值均大于乙图曲线的数值的原因是3.12月22日南极点的天文辐射日总量比6月22日北极点天文辐射日总量多,原因可能是
A.⑤C和②B
B.⑥D和①A
C.③B和②A
D.④C和③D
E.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
F.受海拔高度的影响
G.受大气的影响
H.受太阳高度的影响
I.南极地区是陆地
G.北极地区是海洋
南极海拔高
日地距离差异
参考答案:1. B
2. C
3.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北极点在冬季出现极夜现象,太阳辐射为0,所以⑥和D表示北极点;赤道在春分日和秋分日附近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所以为①和A。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经过地球大气层,经过大气的吸收、散射和反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点获得太阳辐射多,1月初为近日点,地球距离太阳近,所以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极点夏至日多。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有关南极洲成为世界“寒极”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高纬度
B.地势较低
C.距海较远
D.人类影响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南极洲成为寒极,由于地处高纬、地势较高、冰雪巨厚、反射阳光等原因,成为世界寒极。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