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等值线图》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9 14:20: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区一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图所示地区为南半球
B.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C.a、b两处气温相同
D.a处气温比b处气温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分布异常。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P点的气温可能为
[? ]
A、20℃或16℃
B、23℃或14℃
C、17℃或18℃
D、19℃或15℃
2、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
[? ]
A、M地:气候温和湿润
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C、N地:气候温和湿润
D、N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M处为陡崖,其海拔可能是
[? ]
A.508m
B.498m
C.316m
D.264m
2、若在A处建火情嘹望台,不能观测到的地点是
[? ]
A.图中两城镇
B.隧道口F处
C.M陡崖的崖顶
D.山坡D处


参考答案:1、B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南半球四个地点的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题。

小题1:①②③④四地的风力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
A.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
小题2:①地的风向是
A.偏西风
B.偏东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四图中比例尺相同,单位距离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图中③地等压差最大,气压梯度最大,风力最大,④地等压差最小,气压梯度最小,风力最小。故①②③④四地的风力由大到小的排序是③>②>①>④。
小题2:①地的风向是偏东风。如下图所示,蓝色虚线为气压梯度力方向,红色实线箭头为风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等压线的判读方法与风向的判断技巧即可作答。
【方法技巧】判读等压线分布图要学会“五看”
一看等压线的数值。读出任意一地的气压高低,注意看极值,了解该区域气压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明确该区域气压差的大小。
二看等压线数值大小的递变规律。高压中心等压线的数值从外围向中心增大,低压中心等压线的数值从外围向中心减小。
三看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在等压距一定时,等压线越密集则单位距离气压差越大,气压梯度越大;等压线越稀疏则单位距离气压差越小,气压梯度越小。
四看等压线的弯曲形状和走向。在等压线弯曲较大的地方,往往会形成高压脊或低压槽,它们会影响到所在地的天气。
五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的等压线。如在相邻两条等压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的等压线,则该闭合区域的数值特点遵循等值线图上的一般规律,即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12为我国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人说:“甲地位于我国的最东端,因此,这里是我国看到日出最早的地点。”请判断此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4分)
(2)简要分析乙地等温线弯曲的原因。(4分)
(3)说明Q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参考答案:(1)不一定(2分)。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时间并不一定该地最早(2分)。(共4分)。
(2)图中-3℃等温线向南弯曲(1分)。由于乙地为山脉(大兴安岭)(1分),海拔较高(1分),气温比两侧低(1分),所以,等温线凸向低纬,即向南弯曲。(共4分)
(3)Q河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丰富,流量比较大;流经平原地区,流速比较平缓;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在春季和夏季有明显的汛期;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较高,河流的含沙量较小;冬季气温较低,有结冰现象。(每点2分,其中因果各占1分;答出4点即可,共8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